第(2/3)頁 龍驤騎兵師共計五萬人馬分五個團,按十進位制組建,即十人為班、百人為連、千人為營、萬人為團。營以下將領(lǐng)皆由士兵和下級軍官晉升而來,團長師長則由勇親王指派。因此每個將領(lǐng)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悍將!這和齊國軍隊將領(lǐng)由門閥貴族充任形成鮮明對比。 一個龍驤騎兵團中,控弦騎兵大概占六成,沖鋒騎兵占四成。兩種騎兵裝備幾乎一樣,都是一面熟鐵盾,兩張組合反曲弓……一支輕弓供騎射時飛快射擊,一支威力巨大的重弓供穩(wěn)定時精確打擊……和數(shù)囊羽箭,一支鐵槊和一柄馬刀。頭帶有鎖鏈護頸的鐵頭盔,唯一不同在于,控弦騎兵只身披輕便的鱗片甲,而負責(zé)沖擊的重騎兵則穿著特制的山文甲,份量同樣不重。 ~~~~~~~~~~~~~~~~~~~~~~~~~~~~~~~~~~~~~~~~~~~~~~~~~~~~~~~~~~~~~~~ 終于,兩支同樣聞名于世的軍隊相聚不到數(shù)十丈,要一決高下,看看誰才配得上天下第一騎兵的稱號! 數(shù)萬百勝鐵騎以泰山壓頂之勢猛撲上來,毫不費力地沖進秦軍陣營。龍驤騎兵雖然勇猛但不代表魯莽……即使驕傲的勇親王也不得不承認,天下還有沒能跟百勝騎軍硬碰硬的,哪怕龍驤軍的沖鋒騎兵也不行。是以他干脆將沖鋒騎兵撤向兩翼,將控弦騎兵放在中間與對方纏綿。 但見秦軍輕騎動如脫兔,迅速向兩翼移動,輕松避開百勝齊軍的正面沖擊,同時不忘以密集的弓箭齊射攻擊敵人……盡管齊國的盔甲厚實,但不可能天衣無縫,在秦軍的箭雨下總有薄弱部位中箭的官兵,慘叫著從馬上摔下來。只是齊軍氣勢已成,只想著盡快接地作戰(zhàn),根本不在乎這點殺傷。 只見百勝騎軍在秦軍陣營里左沖右突,所到之處龍驤騎兵盡皆閃避,只圍繞著他們不停地放箭,就是不和百勝騎軍近距離廝殺,讓齊國人的長矛大刀毫無用武之地。 百勝騎軍的指揮官趙無悲見秦軍狡猾,不愿和自己交戰(zhàn),不由心頭火氣……他是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受馬力限制,這樣的沖鋒打不了幾次,必須速戰(zhàn)速決。 急促的唿哨聲響起,百勝騎軍立刻重新排列,形成一個異常寬廣的正面,然后一起沖鋒,逼迫蒙古人接戰(zhàn)。這個‘趕鴨子’戰(zhàn)術(shù)似乎十分有效,輕裝的秦國騎兵喪失了躲閃空間,又抵擋不住齊軍強勁的沖擊,伴隨著‘兩長一短’的號角聲響起,終于開始敗退了。 趙無悲看到秦靂的王旗也開始退卻,認定秦軍陣腳已亂,于是下令全力追擊。百勝騎軍爭先恐后,窮追不舍,原先整齊的陣形變得散亂不堪……只留下那五萬輕騎守護步兵陣地。 齊軍并不知道他們已經(jīng)鉆進了秦國人的圈套之中。他們固執(zhí)的認定只要將旗倒退,軍隊就喪失戰(zhàn)斗下去的勇氣,千百年來的經(jīng)驗確實如此。但秦雷痛感牧野原大戰(zhàn)差點將自己玩死,因此已經(jīng)取消了這個規(guī)矩,改為用號角聲向部隊下達命令,方才那兩長一短便是告訴官兵,佯裝退后,關(guān)門打狗! 秦軍控弦騎兵退卻后快速迂回到敵軍兩翼和背后,將其團團圍住,而早就在兩翼準備好的沖鋒騎兵此時突然出現(xiàn),徹底擋住齊軍的去路,真正的戰(zhàn)斗這才開始! 秦國沖鋒騎兵排成一道人墻,用硬弓向齊軍發(fā)射一波又一波的破甲長箭,而控弦騎兵則在齊軍側(cè)后來回奔馳,在二十丈的距離上用輕弓飛快放箭。 射擊過程中,龍驤騎兵發(fā)現(xiàn)他們的弓箭,無法穿透百勝軍的重甲,便干脆專門射殺他們的座騎。雖然戰(zhàn)馬全身披著魚鱗甲,但那玩意兒可就遠遠不如主人所穿的厚重盔甲了,并不足以抵御狼牙破甲箭的威力。 龍驤騎兵一改變策略,百勝騎兵的戰(zhàn)馬便遭了殃,在猛烈打擊之下紛紛慘叫著亂碰亂跳,將身上的騎士甩落馬下。 跌落馬下的百勝騎兵由于盔甲笨重,行動不便,甚至連走路都困難,往往只能束手待斃。嘗到甜頭的龍驤軍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招呼了一個京山騎兵團過來,一齊用弓弩射殺齊軍的坐騎。 趙無悲這時候心里一定在哀鳴:‘早知如此,應(yīng)該也裝備上弓箭啊!’這也只是想想而已,要不是從小練習(xí),想弓馬嫻熟是不可能的。 在方圓十?dāng)?shù)里的戰(zhàn)場上,六萬多秦軍騎兵,像驅(qū)趕羊群一樣,將五萬百勝騎軍驅(qū)趕到戰(zhàn)場中央,直到將落馬的騎士與其大部隊隔離開,沖鋒騎兵這時開始發(fā)起沖擊,呼嘯著在分割好的陣地上,用鐵槊和馬刀一個一個地結(jié)果了這些沒了馬、又不能活動的騎士。 秦軍的行動十分有耐心,只是一個勁兒的用箭矢打擊對方的馬匹,絕不貿(mào)然與對方的騎兵接戰(zhàn)。可當(dāng)趙無悲拼了老命,組織起幾波攻勢,想要突圍出去時,秦國的沖鋒騎兵又會義無反顧的沖上來,堅決將其打退! 如是反復(fù)幾次,百勝騎軍的戰(zhàn)馬終于受不了了,紛紛尥蹶子、吐白沫,徹底罷了工。 到此時,有著輝煌傳統(tǒng)的百勝騎兵,結(jié)局便已注定。 他們也用血的教訓(xùn)告訴后世,騎兵之所以是戰(zhàn)場的望著,皆來自其超絕的機動性,如果盲目追求裝甲防御,喪失了這個根本,只能淪為待宰的羔羊。 ~~~~~~~~~~~~~~~~~~~~~~~~~~~~~~~~~~~~~~~~~~~~~~~~~~~~~~~~~~~~ 在龍驤騎兵圍殲百勝騎軍時,四個京山騎兵團,與大秦騎兵雙葩之一的黑甲騎兵師,攻擊五個團,九萬騎兵,展開了對齊國輕騎兵的屠殺。 是地地道道的屠殺!齊國集中力量栽培百勝騎兵的后果,就是其輕騎兵只穿著普通的皮甲甚至是棉布甲,胯下的戰(zhàn)馬也皆是老弱病殘,待遇也與一般步軍無異。 但這絕不是說他們很窮,恰恰相反的是,輕騎兵的官兵們,是齊國軍隊中最富有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的坐騎雖然不是合格的戰(zhàn)馬,但拉拉車還是綽綽有余的。所以在席卷齊國的拜金大潮中,他們成了最得意的弄潮兒,從上到下都賺得盆滿缽滿,成了一群富翁。 戰(zhàn)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秦軍在人數(shù)上、戰(zhàn)力上、裝備上、甚至士氣上都處于絕對優(yōu)勢,如虎入羊群一般沖入秦軍陣中,轉(zhuǎn)眼便將其分割包圍,肆意屠殺起來。齊軍輕騎兵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跟著百勝騎兵向前一段后,距離步兵本陣實在是有些遠了。想要回撤,卻被秦軍牢牢地封鎖在陣地前五里的范圍外,根本回不去了。 輕騎兵的抵抗軟弱無力,又被秦軍血腥的屠殺駭?shù)没瓴桓襟w,頓時失去了斗志,便紛紛跳下馬來,舉手投降了。 不遠處的齊國步軍開始向前挪動,想要支援可憐的輕騎兵,卻受制于自己的重裝步兵,這些大鐵坨子離了拐棍站都站不穩(wěn),還能對其移動力報以希望嗎? 僅用了半個時辰,第一軍的兩支騎兵師便結(jié)束了戰(zhàn)斗,黑甲騎兵師長勾忌,留下一個騎兵團接收俘虜,便帶領(lǐng)著其余部隊在齊國步兵陣前列隊,等待著步兵部隊進入戰(zhàn)場。 親眼目睹了己方騎兵潰不成軍,對齊軍總指揮武之隆的打擊可想而知……他當(dāng)然知道論騎兵,齊國并不是秦國的對手,卻從未想過會如此不堪一擊,這實在是太讓人喪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