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自己則帶著由五萬征東軍、一萬余名神武軍,不到一萬名京山軍,共計七萬余人的特混編隊,星夜南下,先行支援虎牢關前線。
~~~~~~~~~~~~~~~~~~~~~~~~~~~~~~~
我們知道行軍打仗不是出門旅游那么簡單,況且出門旅游也得好生準備不是?更何況七萬多軍隊的八百里大挺進?十天半個月也沒法準備充分。
可軍情如火,秦雷根本沒時間組織民夫、運輸輜重,如何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呢?他有自己的辦法,命‘所部進發時繞經上黨,官兵自取七日糧草,為至虎牢關所用。’
秦雷問過徐續,壺關口駐軍的糧草從何而出?答曰‘上黨有糧倉,倉米數百萬,為征東軍需所出。’他便讓徐續開出取糧手諭,命部隊繞行上黨,從軍官到士卒,都自個取了糧食自個背,這樣雖然要多走七十里路,但可以省卻征集民夫、搜集輜重、運輸糧秣的十來天時間。
這樣程就是七百八十余里,按照當時的行軍速度,即使輕裝簡行也需要十天以上。但秦雷只讓部隊帶了勉強吃七天的糧食,這一方面是從負重角度考慮……要知道他們甚至沒時間蒸干糧,只能背著粳米鹽巴上路。高強度行軍下,兵士們靠熱量偏低的粳米維持體能,每人一天最少需要三斤,七天就是二十余斤,再加上兵器甲胄,便有五十余斤的負重,已經到了可以負擔的極限。
另一方面,也是給兵士們強烈的信號,七天口糧‘為至虎牢關所用’,如果不在七天之內趕到虎牢關,咱們就得餓肚子。
秦雷又擬定出合理的行軍時間,何時行何時歇,都有嚴格的安排,一方面保證了行軍的速度,一方面也使兵士們不至于過度疲勞,終于創造了軍史上的奇跡,用了七天半的時間,趕到了潼關城下……
之所以不直奔虎牢關或者函谷關,是因為秦雷考慮到軍情叵測,無法知曉兩關的情形,是以他決定先確保最后一道防線,再層層推進。這并不是保守,而是身為大將所必備的穩妥。
事實上,趙無咎蓄謀已久的出手快若閃電,如探囊取物一般連下兩城,按照時間推算,秦雷也根本來不及救援虎牢與函谷兩關。我們也知道,即便是救援潼關,也是險之又險,毫發之間的事。
怨不得秦雷見潼關尚在后高呼‘僥幸’,甚至在后來說出了:‘天不滅我大秦!’這種慶幸的話。
這并不夸張,若是潼關淪陷,關中再無屏障,齊軍可任意在秦國膏腴之地橫行,甚至直接入寇中都!到那時則大事休矣……而秦雷率大軍及時趕到,便宣告著趙無咎軍事投機的結束,雙方逐漸轉入比拼內力的攻防戰,使秦國避免了被亂棍打死的滑稽命運……
因此在正史中,‘八百里大躍進’被稱為奇跡、神話、天佑大秦,等等等等,一切溢美之詞皆加于其上。但四十年后的史學家范仲淹,通過走訪仍然健在的老兵,卻看到了隱藏于光輝中的血淚,他在書中不無感情的寫道:‘七日晝夜行軍,官兵皆言其苦,初時凍傷累斃者不在少數。至后幾日,戰馬斷糧。上為全局計,勒令兵士皆獻一日之糧,以養戰馬……能生至潼關者,僅五萬五千人矣……’
而且因為徐續組織民夫不力,未能及時收治掉隊傷病號,除了五千余人被沿途百姓收留救治外,其余人約一萬官兵,皆凍死在荒野之上……
一將功成萬骨枯,此乃顛簸不滅的鐵則也!
~~~~~~~~~~~~~~~~~~~~~~~~~~~~~~~~~~~~~~~~~~~~~~
當秦雷到達潼關城下,已是十四日的深夜了。
火把熊熊,伯賞賽陽帶著李四亥在城門口恭候,而那位話特多的校尉大人居然沒有在白日里殉職,甚至連舌頭也完好無損,可見福大命大造化也大。
雖然一路顛簸,但秦雷的身體已經痊愈,精神頭也健旺起來,一看到小胖子也在場,不由歡喜道:“你怎么也在這兒?”
李四亥也很高興,剛想上前與秦雷敘話,卻聽身邊大舅哥重重一哼,趕緊硬生生的止住腳步,隨著伯賞賽陽一齊磕頭道:“叔……”
秦雷笑瞇瞇的受了他一拜,這才呵呵笑道:“起來吧?!北愠p賽陽道:“情況我都知道了,你又立一樁大功。”說著揮揮手道:“抓緊時間休息一下,天亮隨孤巡視城防?!?
“俺知道了?!辈p賽陽便起身想要拉著李四亥離開。
“他不能走,”秦雷微笑道:“我還得問問他潼關的情況呢。”
伯賞賽陽這才松開手,小聲道:“叔,你幫著問問,他把俺妹妹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俺問他半天都說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啊,大哥?!毙∨肿映蠲伎嗄槪氯羰藗€褶的包子,悶聲道:“軍情緊急,咱們還是改天從長計議吧?!辈p賽陽見秦雷也點頭,只好怏怏離去。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李四亥暗暗松口氣,待回頭時,卻見秦雷一臉怪笑的望著自己。他知道自己那點花花腸子,瞞伯賞賽陽那個粗人還成,至于比猴還精的秦雨田,那是想都別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