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句話的內涵實在太過豐富,其中之兇險自然無可言喻,房玄齡豈會不知?
故而,他搖搖頭,淡然道:“老臣是陛下之臣,支持的是陛下。”
李二陛下哼了一聲,神情不悅:“那又為何告病在家?”
房玄齡嘆了口氣,神情也嚴肅起來:“陛下,儲君乃國之根本,不可輕動,這道理您比老臣還明白。作為父親有私心亦無可厚非,誰家不是如此呢?老臣便偏愛二郎多一些,哪怕那小子整日里惹事不消停。然則家是家、國是國,影響不同,性質亦不同。太子貞觀元年之時便以冊立,雖然算不得天縱之姿,但也早聞睿哲、幼觀《詩》《禮》,且性情敦厚仁和,深受朝臣擁戴。現如今太子未有惡跡、未曾不肖,貿然易儲必然引起朝局動蕩,導致大臣分裂、天下不靖,眼前繁華錦繡四海昇平之局面很可能便會毀于一旦……”
見到李二陛下沉默不語,房玄齡略微降低音量,續道:“……最重要的是,一旦陛下易儲,那么便會給后世子孫留下一個極其惡劣的印象——儲君之位非是由名份而定,而是可以運作綢繆而來!果真如此,則必然買下兄弟相爭、手足相殘之隱患!屆時每一任帝王登基皆要伴隨腥風血雨滾滾殺戮,陛下于心何忍?”
話雖然未曾說盡,但是其中的意味卻顯露無疑。
您自己便是以次子身份逆爾篡位,若是再廢黜嫡長改立其他,豈不是讓李唐皇室“兄弟睨墻、逆爾奪取”的傳統徹底坐實,一輩又一輩的傳承下去?
每一代帝王的登基都伴隨著廝殺搏斗,帝國在這種無休無止的內耗之下能夠堅持多少年?
史書之上,又如何記述評價李唐皇室?
您心心念念成為千古一帝,怕是無論多少震古鑠今的豐功偉績,留在后人眼中的也只有殺兄弒弟的殘暴……
李二陛下面色陰沉如水,極其難看。
他不是昏庸之輩,房玄齡說的他都懂,可他就是不認為太子李承乾能夠秉承他繼往開來的英明神武,將大唐推上遠超秦漢的超然地位!
可是易儲的危害也著實太大……殺兄弒弟、逼父退位,這是他一聲最大的污點!無論有多少理由,無論有多少借口,無論他如何勵精圖治,即便是篡改史書也不可能洗白自己的名聲!
正如房玄齡所言,若是因為自己易儲的舉措導致后世子孫為了帝王之位自相殘殺,那邊是自己這個祖宗留下的好榜樣……
最關鍵的問題是,若是當真出現那種情況,哪怕自己今日易儲成功,陷入循環內耗的大唐帝國又能堅持到哪一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