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戰爭已然在大唐國土之上消失,天下升平,無論是何地都能討得一口飯吃,更何況溫暖濕潤的江南更是宜居之地。 長此以往,關中的人口必然漸漸減少,帝國之中心的位置將要受到動搖,這是事關國本之大事,怎能不受到重視? 李二陛下皺皺眉,說道:“此事固然足以引起重視,卻非是獨有你才看得清其中利弊得失。莫要在此長篇大論,有何策略速速道來。” 朝廷中樞聚集了天下最精英的一批人,總有眼觀獨到之輩看得見其中的隱患。 房俊趕緊說道:“啟稟陛下,依微臣之見,可成立一個‘災難應急指揮衙門’,專門針對天災采取及時救援。雖然此舉限于交通因素只能覆蓋關中地區,卻也正好以此讓關中百姓感受到優越性,使得各地百姓皆以身處關中為榮,可確保關中京畿重地之地位,非但不會有百姓游離,甚至還會吸引天下富戶競相而來。” 歷朝歷代,朝廷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手段保證國都附近的穩定,凸顯國都居民的優越性,以此穩定政局。 不過房俊說得這番話他自己都不信,就算是保得了關中天下首善之地幾十年 地幾十年,卻也不可能違背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阻擋帝國中心漸漸由西至東轉移的事實。 不僅僅自唐朝之后便再無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定都長安,事實上即使到了高宗之時,東都洛陽的經濟地位已經開始穩穩趕超長安,這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更何況因為房俊的到來而大力開展的海貿,促使這個農耕民族更早的進入海洋,必然使得沿海一帶快速興起,經濟中心的轉移速度會愈發加劇,長安漸漸只能作為一個政治中心而存在。 他之所以說出這番話,實在是別有用心…… 話音剛落,便聽到長孫無忌的質疑聲響起:“西域不靖,朝廷又籌備東征,無論人力物力都已瀕臨復核之頂點,此刻貿然增加一個衙門,必將使得朝廷各部捉禁見肘,實乃不智之舉。” 房俊搖頭道:“趙國公誤會了,這個衙門并不需要憑空增設,甚至不需在有關各部抽調人手,只是增設了一塊牌子而已,完全可以令各部官員兼任。” 長孫無忌失笑道:“房侍郎莫非是在說夢話?官員即便可以身兼數職,可是救災的人手要如何調撥?總不會讓各部官員前往災區吧。且不說此舉會否影響朝廷運轉,單單人數就不足以應對各種突發的災情。呵呵,讓一群尚書侍郎參與救災……倒的確是一個籠絡人心提升凝聚力的好辦法。”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人手。 大唐立國未久,雖然繼承了大隋的大部分政治架構,然而隋末連年混戰卻差不多已然耗盡了龐大帝國的最后一絲元氣,整個官僚系統幾乎被徹底摧毀,大唐幾乎可以說是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 這等情形之下,即便是中樞各個衙門亦是人手短缺,完全沒有歷朝歷代漸至中段所困惑整個國家的冗官問題。 本來各部門的人手便捉禁見肘,又如何去抽掉出一個要涉及整個關中救援天災的龐大衙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