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田地來說,天降甘霖保證了禾苗能夠茁壯成長,百姓看著田里漸漸抽穗的莊稼,會滿心歡喜的憧憬著今年又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靠天吃飯是百姓的日常,顯然今年老天爺很給面子……
然而對于大江大河來說,充沛的雨水便意味著水位的連續上漲,意味著漫長的河堤要經受洪水的考驗,意味著沿河的州府縣城官員們會不會因為河堤崩潰而掉了腦袋……
黃河陜州段潰堤決口,兩州五縣遭受波及,受災人口已經逾二十萬!
一紙急報,將安然祥和的朝廷攪得一片混亂,氣氛緊張。
自古以來,面對這等天災都沒有完美的方法去杜絕,甚至就連災禍發生之后的應急亦是一成不變——救援就不必了,水火無情,交通落后,等到救援人員姍姍趕至地點,只能等待下一次災難發生……
朝廷官府所能夠做的唯一作用,便是災后重建。
然而這個時代物資匱乏、交通不利、醫療落后,往往一地發生洪水這等天災之后,便是百姓逃離商賈遠遁導致十室九空,所謂的重建也不過是一個過場而已。
人都沒了,還重建什么?
反正巍巍華夏地大物博,不管逃難到哪里,總歸是能夠有一席之地種糧吃飯,繁衍生息……
朝會按時在太極殿舉行,朝廷各部只要官員盡皆到場,主要的議題便是救災事項。固然所謂的救災不過是走個過場,但是撥糧救濟、安撫災民亦是必要的流程。
只不過這年頭但凡大一點的雨水、輕微的地震皆能引起一場災難,久而久之,若非是牽連深遠、著實規模太大的天災,實在難以令這些中樞權臣們提起精神。
即便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亦是面容淡然,接連命中書省選出一位欽差趕赴陜州安撫百姓,又命戶部擠出一些錢帛、位于陜州的常平倉開倉放糧賑災,事情大抵也就如此了。
大殿之上,氣氛沉悶。
李二陛下環視一周,沖一側侍立的王德點點頭。
王德便尖著嗓子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般來說,這句話每次朝會都會喊兩遍,第一遍是開始的時候,就如同后世的那句“現在開會”,文武大臣這么多,管理著諾大的帝國,總歸是有幾件事情的;第二遍則是朝會結束的時候,這句話喊出來,基本就意味著此次朝會到此結束,該商議的事情已經商議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