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公于私,他都想要房俊立即倒臺,將之驅逐出長安!
房俊行事率性肆意,偏又深諳官場之道,深得陛下之歡心,背后又站著一個看似溫潤如玉與世無爭實則老奸巨猾的房玄齡,一旦讓其站穩腳跟一步一步的進入中樞,異日入閣拜相還真就不是不可能之事。
尤為重要的是,房俊與太子親近,若是當真房俊早早的進入中樞,必將成為心腹大患……
東市嘯聚必然使得朝野震驚,房俊身為京兆尹難逃其責。再有劉洎引領御史言官群起彈劾,房俊被罷免京兆尹之官職已成定局。
至于陛下會不會因為各家門閥暗中指使商販在東市鬧事……長孫無忌一點都不擔心。不過是聚眾生事而已,絕對不會超過陛下的底線,即便陛下心中惱火,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難不成要跟所有參與其中的世家門閥全面開戰?
絕對不可能。
政治之道,便是妥協之道。
世家門閥在妥協,任憑陛下削弱打擊,只是在一定程度內展開反擊,不敢全面抵制陛下的意志。那畢竟是皇帝,九五至尊、天下之主,若是陛下惱羞成怒全無顧忌,軍權在手的皇帝一定會是最后勝利的那一方,世家門閥將會徹底湮滅。
當然,貞觀以來的大治之世亦將毀于一旦,整個帝國千瘡百孔一片狼藉,什么宏圖霸業、什么千秋萬載都將煙消云散,不改朝換代斷送李唐江山就算不錯了……
皇帝也一直在妥協。
打擊世家門閥、翻建東西兩市是李二陛下的意志,可是他也只能默許世家門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抵制,而不是強硬的去執行。
哪怕皇帝軍權在手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可他不想到時候只剩下一個滿目蒼痍的帝國……
長孫無忌將皇帝的底線卡得很準。
相互妥協之中,默契便存在,這便是政治的真諦……
長孫無忌前思后想,不覺得這件事情會出現什么意外,哪怕是房玄齡也不可能將東市掀起的輿論風潮壓制下去,這里到底是京畿之地、天子腳下,這等因為東市翻建而引起的嘯聚示威之事,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而房俊身為京兆尹,又是東市翻建的發起者、執行者,如何能夠推卸責任置身事外?
丟掉官職幾乎是板上釘釘……
只是房俊目前簡在帝心,房玄齡的權勢更隨著他長孫無忌被陛下冷落而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要報長子長孫沖的一箭之仇,卻是還需隱忍些時日才行。
甚至要等到陛下殯天,新皇登基的那一刻……
只是不知自己能否活到那一天?
長孫無忌有些郁結,卻也知道想要將房俊釘死是不可能的,眼下的形勢唯有忍耐而已。
倏地,房門被推開,一個家仆快步進來,躬身低聲道:“家主,東市、宣陽坊盡皆起火,東市內多家店鋪遭遇打砸,參與聚眾鬧事的商賈百姓已然被京兆府盡皆捉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