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瑯琊王氏遠在南方的淮河流域,與崔、李、盧等家族的交情就沒那么深了。
到了孝文帝改革時,太原王氏重返故鄉已有三代,孝文帝強令鮮卑貴族改漢姓,同時又給各門閥排序列,太原王氏重新回到第一序列。《資鑒》記載“魏主雅重門族,以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咸納其女以充后宮。隴西李沖以才識見任,當朝貴重,所結姻連,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為夫人。”
可見在當時,隴西李氏還要排在太原王氏后面……
除了太原王氏的嫡系發展順利,在南北朝時期,還有許多冒充太原王氏的人,也給太原王氏在隋唐時期的影響力加分。
這些冒充太原王氏的人中,有一部分其實是匈奴與烏桓后裔。這部分人從東漢時期就生活在并州,漢化之后,就冒姓王。烏桓與拓跋鮮卑的關系錯綜復雜,拓跋鮮卑早期與烏桓通婚頻繁,這部分人在北朝是有一定實力的。
還有個“中山王氏”的自稱是太原王氏的旁支。其祖先王軌,據說是祖上是太原王氏子孫,永嘉年間避亂去了涼州,北魏統一北方,就隨了北魏。王軌在北周出將入相,深得北周武帝的器重,曾是權力中心的一員。到了唐朝,這“中山王氏”出了六七個宰相,煊赫一時。
還有個叫王韶的,也自稱是太原王氏之后。王韶仕宦于北周、隋朝,是隋文帝的重臣。
在北朝時期,但凡是姓王的,只要是存在操作空間的,都想著法子要往“太原王氏”的金字招牌上靠。
這些人的祖先真正是誰?鬼才知道……
但太原王氏也并不澄清,任誰突然多了一門富貴遠親,想必也不會拒絕吧?
而那些掛靠了“太原王氏”招牌的人,自然希望它越來越好。
這一切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如果大家都希望你越來越好,你想不好也難呀!
這位晉王妃王氏這一支與唐朝皇室系舊親,唐高祖李淵之妹同安大長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而王氏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因此王氏出身顯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其父母兩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親,可謂關隴集團的中堅力量。
當然,世上沒有永久的巔峰,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才是永恒的定律。
又有誰能想到如今根深葉茂的太原王氏在晉王李治登基之后作為外戚臻達家族榮耀的巔峰,卻又在武媚娘與關隴集團的斗爭中徹底敗下陣來,遭遇前所未有之打擊?
至于李治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房俊不知道。他只知道李治最后坐視關隴集團慘遭失敗煙消瓦解,一手扶持他上位的長孫無忌也被武媚娘徹底鏟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