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陛下這眼神……
是個啥意思?
馬周百思不得其解,但總歸不是贊揚自己,便立馬住嘴。
他住了嘴,別人不知道啊,贊揚褒獎之聲依舊不絕于耳。畢竟如此險惡的境地下還能反敗為勝,還是一場大勝,不夸兩句實在顯得自己小氣……
只是有些文臣心中不免嘀咕,《念奴嬌》》?
沒聽過啊……
隋唐兩代的文人皆好作詩,認為詞為詩之余,并不看重。但是自從房家那一首“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流傳之后,作詞亦被許多文人所推崇。只不過這《念奴家》從未見于典籍,是房俊新創的詞牌么?
諸如劉淚、長孫無忌等一干與房俊有嫌隙的大臣,都緊緊閉嘴。就算房俊膽子大過天敢于謊報軍情,吳王李恪亦沒有理由跟著他胡鬧,這封戰報想來或許有夸大之處,但大體是沒有問題的。況且吳王李恪的長史權萬紀最是剛硬正直,就算吳王想要替房俊吹噓,權萬紀可是萬萬不肯的。
只是牛渚磯距離赤壁隔了半條大江,這小子是何時去過赤壁呢?
但是無人敢提出質疑。
房俊面對王雪庵的那一句“藝術來源于想象,卻高于想象”音猶在耳,現在提出質疑,不是等著房俊來打臉么?這小子卻是才華驚艷,不得不服。
只是……怎么就能反敗為勝了呢?
怎就冒出一支具裝鐵騎呢?
文臣還只是心底疑惑,武將們卻站不住了!
諸位武將互視一眼,最后由李績出班啟奏道:“啟稟陛下,華亭侯在戰報之中言及幾日之間鍛造出甲騎具裝上百副,微臣并不質疑起戰報真偽,只是想請陛下去旨,命華亭侯將此法獻于朝廷。前隋依仗具裝鐵騎而統一南北,現如今軍中這種重騎兵已然消失殆盡,實在是甲騎具裝制作太過艱難,且靡費軍資,不易過多建造。若是當真有快速制作之法,吾大唐十數萬騎兵盡皆裝備,當可縱橫天下,無堅不摧!”
李績是兵部尚書,在李靖隱退的情況下,他就是無可爭議的軍中第一人,由他出面正合適。
其余武將如程咬金、尉遲恭等盡皆附和。
實在是甲騎具裝太難得了!
這種重甲非但鍛造工藝反復,成本更是令人咋舌!前隋東征高句麗,隋煬帝為了一鼓而下,耗空了國庫打造大量甲騎具裝裝備部隊。結果這種重騎兵在遼東水網密布溝壑縱橫的地勢中全無發揮的條件,被生生拖死在河溝山壑里,這也是前隋征討高句麗無功而返的一個原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