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作寫於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到了后世,早已失傳,流傳下來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注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寫完之后,獻給漢安帝。
至于《說文解字》的書名,原作者許慎這樣解釋: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倉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所以叫做“文”;隨后又造出會意字、形聲字,以增益文字的數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也就是說“文”是最初的象形字,“字”好象這些象形字所生的孩子。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這個方式。清朝的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以拼音和部首索引、詳細解釋每一個字的含義,這種字典千古未有,可以想見,一旦編撰成功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流芳百世絕不為過。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孔穎達又說:“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由此可見,對于文人來說,著書立說便是“立言”,能夠編撰《字典》這種影響深遠的典籍,足可一書封神!
這種好事,房俊自然要留給自己的便宜老爹。
房玄齡學問足夠、資歷足夠、地位足夠,只要《字典》著成,等于給房家上了一道護身符。即便將來房玄齡致仕,即便他房俊無官無職,只要不造反,有唐一朝,房家子孫后代便可安然無憂。
這個年代對于大儒的敬重,是社會性的行為,大儒的地位,是絕對超然的!
正聊著呢,便有莊子里的家仆到來:“二郎,家主剛剛回來,命您即刻去莊子里。”
房俊點點頭,老爹大概是被朝中彈劾自己的事件弄得坐不住了,正好自己也想要見見老爹,問問對策。房玄齡宦海幾十年始終屹立不倒,這份能耐可是貨真價實。
便對上官儀說道:“莊子里比較清靜,適合讀書,上官兄白天去崇賢館,晚間便住在莊子里吧,某命人給你收拾一間客房,一切隨意就好。”
上官儀想要推辭,不過想到房俊連幫他舉薦給太子殿下這種天大的人情都做了,還有什么好客氣的?便拱手感激道:“既然如此,愚兄也就愧受了。”
房俊笑道:“這就對了!上官兄且在這邊稍坐,某去見見家父,聆聽教誨。”
上官儀雖然不是官員,但是對于朝中群起而彈劾房俊之事也略有耳聞,知道房俊這是去向房玄齡請教如何應對,自然不方便旁人在側,說道:“二郎自去,愚兄正好請教一番這拼音如何奇妙。”
房俊囑咐那教師好生招待上官儀,不可怠慢,這才告辭而出,步行向莊子里走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