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周(下)-《天唐錦繡劇透》


    第(2/3)頁

    馬周其人,幼時即父母雙亡,孤苦伶仃,卻嗜書如命,勤讀博學,精《詩》、《書》,善《春秋》,不足二十歲便已經滿腹經綸。武德年間一度出任州助教,但因不理政事而被刺史指責,遂辭官而去。后至汴州,又被縣令羞辱,滿腔壯志不得抒懷,于是整天借酒澆愁,最終離職而奔長安,成為一名“長安漂”……

    京城居,大不易,來到長安,方知天下之大,生活之艱難。在長安漂流一段時日后,眼看著生存都成了問題,只好硬著頭皮去投靠中郎將常何府上做門客,暫且在長安落戶。

    苦心人,天不負,命運之神終于垂青了這位胸懷大志的青年人。

    貞觀五年,李二陛下下詔命百官議論國是,就時政得失提出建言,無論文武官員,都得寫出一份奏折。

    這常何乃一介武夫,平素沒讀過多少書,字都認不得幾個,如何寫得出此等奏折?于是,便如同朝中大多數武將一般,尋槍手代筆……

    此時馬周正在常何府上,常何也不舍近求遠了,便讓馬周代寫一篇呈給李世民交差了事。

    馬周驚喜不已,如何能放棄這等大好機會?自然是絞盡腦汁,施展平生所學,在這篇議論時政的文章中提出二十條建議,寫得頭頭是道,精彩紛呈,對于國事利弊闡述得鞭辟入里,每一條建議都堪稱時下最完美的方案。

    李二陛下看后非常驚詫:常何那個大老粗,能寫出如此透徹的文章?一問,才知道是          才知道是常何門客的杰作。李二陛下求賢心切,馬上命人到常何府中請馬周,與這位出身低微的落魂文人交談一番,立生相見恨晚之意,立刻讓馬周到掌管機要的門下省任職,沒過一年即任命他為監察御史,最后官至中書令,成為李二陛下的重要謀臣與得力助手,可謂一“折”成名、平步青云的典范……

    馬周曾自比商之傅說、周之呂望(姜子牙),對此歐陽修在《新唐書·馬周傳》后評論說:馬周的才能不及傅說、呂望,所以后世很少記述他的事跡。但寫下“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太祖,則否定歐陽修的評價,曾批注:“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認為馬周的才德遠在傅說、呂望之上。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盡管新舊唐書中對馬周的記載并不太詳細,但馬周在“貞觀之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難以磨滅。他以自己卓越的治國之才,協助李二陛下開創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盛世,使得煌煌大唐之名垂拱千古,遺風歷經千年而不衰。

    李二陛下為表彰馬周對大唐的杰出貢獻,曾親筆為馬周題辭:鸞鳳凌云,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如此高的評價,在名臣云集的唐朝初年也屬少見。

    寫首什么詩好呢?

    房俊提筆沉吟片刻,沉腕下筆,筆尖在宣紙上涂染游走,一個個瑰麗端方的小字便出現在這幅畫的左上角空白處。

    岑文本微微俯身,輕聲吟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嘶!”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密山市| 五台县| 静乐县| 彰化市| 奉节县| 探索| 缙云县| 汨罗市| 镇平县| 浪卡子县| 历史| 中宁县| 北川| 岳普湖县| 资溪县| 资兴市| 稻城县| 武穴市| 晋城| 濮阳县| 广东省| 黑龙江省| 龙井市| 吉安市| 衢州市| 裕民县| 厦门市| 丹阳市| 武安市| 公安县| 麦盖提县| 中牟县| 大埔区| 邓州市| 柳林县| 白水县| 云梦县| 金堂县| 志丹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