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話說的沒錯,成千上萬條信息之中,想要找出有用的那一條,簡直如同大海撈針。
李崇真不說話,但神情很是贊同李君羨。
只是看著這些信息就讓人頭暈眼花,怎么找?
房俊卻信心十足。
“我聽過一個說法,大概意思,是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這就是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
這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一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到底正不正確沒有人知道,但是很多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起碼從理論上來說是站得住腳的。
每個人都有親人,有朋友,有同窗,有同僚,以這些人作為基數,再去追索他們每一個人的親人、培養、同窗、同僚……這將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六次方之后,地球上五十幾億的人口便會囊括其中。
這樣的推斷也許不夠科學和嚴謹,其中可能發生重復的情形沒有考慮進去,但這對理解六度空間來說,已經足夠了。
六度空間的結論也說明指數運算是一種可怕的運算,因為每個人的身邊的人最少也不會低于五十個,以五十作為基數,輕輕松松就能超過十幾億。
在印度,有一個關于漢諾塔的傳說:在圣廟里,一塊黃銅板上插著三根寶石針。主神梵天在創造世界的時候,在其中一根針上從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這就是漢諾塔。有一個僧侶不停移動這些金片,他們被要求一次只移動一片,不管在哪根針上,小片必在大片上面。據說,當所有的金片都從梵天穿好的那根針上移到另外一概針上時,世界將會滅亡。
那么,真的會滅亡嗎?
答案是肯定的!
漢諾塔問題是一道典型遞歸調用,但誰也不敢把層數設計為64,因為運行的時間太長,如果無法退出,電腦將會死機。這個問題的結果約是2的64次方,如果每次移動移動需要1秒,移完這些金片需要5800多億年,比地球壽命還長……
房俊當然不需要去找出來那么多人,整個長安城才幾個人?
他吩咐值房的書吏,將三面墻壁全部清空,懸掛上宣紙,然后命書吏們以情報信息上的人名為檢索,每一個嫌疑人的情報都記錄在名字下面。
值房里亂作一團。
李君羨覺得房俊就是在胡鬧,他可是太清楚這位胡鬧的本事,該不會是閑著無聊,反正也不能回家,就可著勁兒的折騰這些書吏吧?
李崇真仍舊是一副冰塊兒臉,看不出心里上面想法。
反正兩人都未阻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