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論欽陵吃著肉、抿著酒,慢條斯理道:“你不是只管沖鋒陷陣、不管運籌謀略嗎?別急,等。” “等等等,這得等到什么時候?!” 勃論贊刃不滿,紅著眼睛,情緒很是急躁:“我知道要等大兄的消息,可大兄深入邏些周邊那些部落已經(jīng)半年多了卻絲毫消息都沒有,保不齊已經(jīng)出了意外! 咱們就應(yīng)該順勢沖下紫山口直取邏些城,殺了贊普給大兄報仇雪恨!” 按照噶爾父子原定的計劃,論欽陵聽從唐軍的命令一路向南突襲直逼邏些城,而贊悉若則暗中潛入吐蕃的腹心之地去策反那些與松贊干布貌合神離的部族, 只要能夠獲取更多部族的支持,則論欽陵馬上擺脫唐軍的控制,長驅(qū)直入直抵邏些城下,其余部族紛紛響應(yīng),一舉攻陷邏些城、逼迫松贊干布退位。 當(dāng)噶爾部落重回邏些城即便不能成為新的吐蕃贊普也勢必得到整個吐蕃的支持,到時候反過頭來與唐軍決一死戰(zhàn),即便不勝,也大可放棄伏俟城撤軍向南。 然而贊悉若遲遲沒有動靜卻使得計劃幾乎徹底失敗,且不說想要踢走塞如貢敦這個攔路虎需要一場惡戰(zhàn),即便擊潰塞如貢敦繼續(xù)向邏些城挺進(jìn)又有什么意義 呢? 那些部族依舊支持松贊干布,論欽陵就算是“武侯在世、白起復(fù)生”,也只有敗亡一途…… 但要說贊悉若遲遲不來消息已經(jīng)遭遇不測,論欽陵卻是不信的,這不僅是是對兄長的才略有信心,也是對于當(dāng)下吐蕃局勢的推測有信心,因為噶爾部落被“放 逐”已經(jīng)使得許多部族不滿,唇亡齒寒之下豈能如以往那般死心塌地的追隨贊普? 連噶爾部落都能被放逐,還有哪一個部族不能步上后塵? 所以即便顧慮重重不敢答允贊悉若,也絕對無人會加害于他,畢竟要留出一條后路,祿東贊可不是什么阿貓阿狗、善男信女,萬一有一天噶爾部落重新獲取 贊普的信任,那么今日加害贊悉若的人都將遭受祿東贊以及整個噶爾部落殘酷無情的報復(fù),贊普都攔不住…… 論欽陵瞪了弟弟一眼,訓(xùn)斥道:“兩軍對陣之時,最重要是心平氣和、如此才能思慮縝密無所遺漏,唐人有句話叫‘怒不興兵、慍不致戰(zhàn)’,此至理也!” 勃論贊刃有些不滿攤手道:“為何唐人那么多話?唐人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 論欽陵無語:“咱們還在高原之上洞穴而居、茹毛飲血的時候,人家就已經(jīng)創(chuàng)建出燦爛的文明,從上古三皇五帝至今,人家打過的仗比咱們見過的牦牛都多,圣賢們根據(jù)以往之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一個個道理然后記載于書,一代一代的傳下來,這豈是咱們能比的?比不過不要緊,那就要跟人家學(xué),不然你以為當(dāng)年父親親自趕 赴長安向大唐皇帝提親是為了什么?” 勃論贊刃懵然:“不是幫助贊普借助大唐之力統(tǒng)治吐蕃嗎?” “愚蠢!” 論欽陵冷哼一聲:“父親眼里只有吐蕃,何曾在乎過什么贊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