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雜志社一間會議室內,葉容天低頭仔細翻閱著手中畫稿,不時點頭贊嘆道。葉容天身邊,宮崎駿、高田勛和鈴木敏夫幾人圍坐在一起,向葉容天介紹的核心設定。
“社長閣下,你現在看到的是原畫稿,制作動畫片的時候,中間還要插入連接畫,以便讓整個畫面連貫起來。”
宮崎駿微微一笑,向葉容天介紹動畫制作的基本原理。
動畫片制作其實和電影是一個道理,都是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的生理特性。人的眼睛在觀察外界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要經過一段短暫時間。光作用結束時,視覺效果不會立即消失,這一現象便被稱為“視覺暫留”。
電影中看起來連續不斷的畫面,其實是由一幀幀靜止的圖片組合而成。每一幅圖片閃過之后,屏幕上都會出現短暫的黑暗。當電影畫面換幀頻率達到每秒15幀-30幀時,在“視覺暫留”的作用下,觀眾看不到黑暗的間隔,電影中的事物看起來便處于連續運動的狀態之中。
動畫片放映也是如此,由一組組靜態圖片連接組合而成。與電影不同之處在于,電影可以通過攝影機自動生成連續的靜態圖片,而傳統動畫片制作則只能依靠人工來繪制這些靜態圖片。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可能由一名畫師完成,需要原畫師和插畫師多人一起分工協作。
原畫師的工作就是繪制出動畫的關鍵畫面,插畫師再根據相鄰兩幅原畫的特點,繪制描述角色動作的連接畫,補充插入到兩幅原畫之間。這些內插的連接畫,必須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從而確保角色動作自然連貫。
“沒想到動畫片的制作過程居然這么繁瑣復雜。”
聽完宮崎駿一番長篇大論,葉容天忍不住砸舌驚嘆。看起來幼稚簡單的動畫片。工作量和拍攝成本居然比制作一部真人電影還要高出許多。這樣高昂的制作成本,沒有一個成熟發達的消費市場,絕對無法支撐整個行業向前發展。無怪后世華夏動畫產業一直積弱不振,不是缺乏動畫制作人才。而是缺乏足夠的市場支撐。試想一下,動畫制造商耗盡心血制作一部動畫片,結果連基本的成本都收不回來,誰還會愿意花費心思去創作動畫片呢?
“拉普達最后還是被戰火毀滅了嗎?這樣的結局,恐怕大部分觀眾很難接受吧?”
葉容天翻到畫稿最后一頁。“天空之城”在女主角的咒語聲中崩潰解體,化為一蓬巨大的火球劃過大氣層,墜入海中。“生命之樹”也在飛行石的承載下,升到遠方天空的盡頭。
看到這令人黯然神傷的一幕,葉容天眉頭微微一皺,不禁唏噓嘆了一聲。
聽見葉容天對結局表示不滿,宮崎駿心中頓時一沉,和高田勛對視一眼,面露憂慮之色。
這部動畫,從劇本創作、解色設定到原畫繪制。都由宮崎駿一人包辦,是宮崎駿傾注了最多心血的一部作品。承載了宮崎駿的藍天夢想和信仰理念,在這一點上,宮崎駿絕不會低頭妥協。
“社長閣下,拉普達無論多么強大先進,終究只是一座浮在空中的樓閣,離開了大地的支撐,便沒有辦法生存。這也是繁榮一時的拉普達文明,最終走向毀滅的根本原因。”
宮崎駿面容一肅,望著葉容天耐心解釋結局蘊涵的意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