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畑勛在書桌旁找了個位置坐下,沐浴著和煦的晨光,拿起宮崎駿剛剛完成的畫稿,細細翻閱起來。▲∴▲∴,
少年巴魯帶著女主角希達,駕駛著******在父親英靈的引領下,穿越縱橫呼嘯的閃電回廊,突破生與死的邊界,終于抵達龍卷風巢的中心。命運之門緩緩打開,傳說中的天空之城再次浮現于世人眼前。
天空之城是一座以飛行石為懸浮動力的空中城池。外觀為多層次圓形架構,最上層為溫室花園和天臺,中間層是城市街道和王宮,最下層為黑色巨石構成的半球體,內部為天空之城的中樞,只有皇室成員才可以進入的拉普達圣城。
天空之城的中心是一棵巍巍森然的巨大榕樹,樹冠如一柄大傘,將整座城市覆蓋其下。涵養萬物生機,支撐著天空之城的自然生態體系。
這里是寂靜和平的天堂,是泥塑機器人值守的遺落城市,是植物和遠古生物的生活樂園。
在宮崎駿的動畫里,“飛翔”和“母樹”是兩個永遠都繞不開的主題。
宮崎駿出生在一個飛機制造家庭,父親宮崎勝次是一家飛機制造廠廠長。受到家庭環境影響,從小宮崎駿就對飛行和天空充滿向往。吉卜力工作室的名字就來源于二戰時意大利生產的一款偵察機,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天空場景和各式各樣飛行器的刻畫,這在《天空之城》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以螺旋槳為推進動力裝置的歌利亞號戰艦,用傳聲筒為通信設備的虎蛾號飛船、外型如昆蟲的小型鼓翼機、用繩索連接母船的滑翔偵察機…
在蒸汽朋克的世界觀里,想象力與傳統交相輝映。宮崎駿設計的飛行器,總是滿蘊著工業革命時代的氣息。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體驗探索未知世界的喜悅,又會勾起對于過往時代的懷戀。
宮崎駿動畫第二個繞不開的主題就是“生命之樹”,人類生存的家園,必須由一棵巨大的“生命母樹”來守護。
在宮崎駿的大部分作品里,都可以找到這樣一棵巍巍森然的大樹,孕育生命。滋養萬物。
宮崎駿的“母樹情結”來源于對“照葉樹林文化”的崇拜。
宮崎駿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對于父輩在二戰中犯下的戰爭罪行一直深惡痛絕,甚至由此十分痛恨自己日本人的身份,視之為恥辱。后來宮崎駿讀到中尾佐助著作的《栽培植物和農耕的起源》一書,這才將宮崎駿從“不想當日本人”的怨念中解放出來。
中尾佐助在書中提出“照葉樹林文化論”的概念。生活在照葉樹林帶的人們,與自然共存,擁有跨地域、跨語言的共通文化,如飲食、信仰、漆器制作等,這就是所謂的“照葉樹林文化”。
“照葉樹林文化論”幫助宮崎駿擺脫了“國家和民族的桎梏”。從此。照葉樹林文化這個概念也深深埋進宮崎駿的動畫創作之中。
《風之谷》中,頑強挺立在“腐海”中央的巨大楠樹。《天空之城》中,支撐著拉普達生態系統的中心榕樹。《龍貓》中,由巨大照葉樹形成的“樹塚”。這些設想,都是來源于照葉樹林文化中“鎮守森林”的崇拜習俗。
“高畑君,你覺得這部作品怎么樣?”
宮崎駿給自己沖了一杯咖啡,喝了幾口提神,在高畑勛身旁坐下問道。
“黑漆漆的礦井。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螺旋槳飛船。泥塑機器人、高大傾倒的石柱、苔蘚覆蓋的回廊、巍峨古老的城堡。呵呵,還真是宮崎君一貫的風格啊。
宮崎君,每次看你的畫稿,我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這種感覺真是很不錯哦。”
高畑勛翻閱著手中畫稿,看得很仔細。臉上笑容燦爛,嘖嘖稱贊道。
“別說這些沒有用的廢話。高畑君,你覺得大家會喜歡這樣的動畫嗎?”
宮崎駿皺皺眉頭繼續催問道,對于高畑勛的恭維贊美并不領情。
“這很難說啊。”
高畑勛撇了撇嘴巴,搖搖頭說道。
“我個人是很喜歡宮崎君這樣的風格。將科技與神話、舊時代與新文明完美融合在一起。這樣的世界觀設定對我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只不過…”
高畑勛眉頭微微一皺,嘆了口氣,臉上露出些許無奈的表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