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信報》一篇評論員文章。文章開頭先是簡明扼要介紹了《東成西就》的大概內容和票房表現,接著筆鋒一轉,對《東成西就》大加鞭撻。
文章認為,《東成西就》拿著肉麻當有趣,為了票房跪舔底層民眾。整部電影空洞、浮躁,主題思想混亂,惘顧人性弱點,充斥低級趣味,既沒有內涵,亦缺乏深度。披著射雕外皮,褻瀆經典文化,人人得而誅之。
文章又援引香江著名導演王京評論:
《東成西就》整部電影充斥著不知所謂的對白,肉麻無趣的笑料,矯揉造作的表演。劇情不知所謂,邏輯顛三倒四,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屎尿屁電影。
王京痛心疾首,呼吁廣大市民拒絕《東成西就》,抵制不正之風,凈化電影市場。
多多支持優質電影,譬如《鬼馬飛人》,良心之作,絕對值回票價。
否則,劣幣驅逐良幣,香江電影市場將充斥《東成西就》這種屎尿屁電影,觀眾最后都會被熏死…
讀到這里,葉容天忍不住笑了。
“無厘頭喜劇”最大的特點就是故意將一些毫無聯系的事物,用一種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方式串聯起來,進行有機重組,達到搞笑或諷刺的目的。
在無厘頭喜劇片,具體的說就是星爺的電影里,對白通常毫無意義,沒有中心,沒有明確目的。主角行為更讓人感覺莫名其妙,難以理解。夸張往往超過影視文本需要的正常程度,讓觀眾一看就知道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但卻達到很好的喜劇效果。
這種顛覆性的理念,對于社會固有價值觀體系自然是一種沖擊,必然會在社會上引發廣泛爭議。
事實上,在原本時空里,無厘頭喜劇在誕生之初,并不受主流價值觀待見,遭受到不少抨擊和批評。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學術界大拿,認為“無厘頭喜劇”就是瞎鬧胡搞,根本算不上表演,是一種“不入流”的東西。包括“無厘頭”這個名詞本身,原本也是一個貶義詞。只是星爺憑借強大的個人魅力以及對“無厘頭喜劇”淋漓盡致的演繹,這才使得“無厘頭喜劇”獲得快速發展,逐步為華語地區接受,成為一種受到廣泛認可的喜劇藝術表演形式,甚至影響到現實生活,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次生文化。
對于可能引發的爭議,葉容天在決定投拍《東成西就》的時候,就已經有所預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