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包間內眾人都是一頭霧水。東邪西毒就聽說過,東成西就是幾個意思?
“‘成’和‘就’就是‘成功’的意思,‘東成西就’就是左右逢源事事順利的意思。這是力天世紀的第一部電影,所以名字上希望討個好彩頭。”葉容天解釋道。
“這和《射雕英雄傳》又有什么關聯?”
“《東成西就》的主要角色就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些射雕人物,主要講述得是射雕五絕年輕時候發生的一些荒誕故事…”
葉容天選擇以《東成西就》作為力天世紀影業公司第一部試水之作,主要是看中這部電影高收益、低成本、制作簡單的特點。
《東成西就》其實是《東邪西毒》的副產品。王嘉衛在拍攝《東邪西毒》的時候,投資成本一加再加,最后投資商怕收不回成本,于是就用《東邪西毒》劇組的原班人馬花了十幾天功夫拍攝了這部《東成西就》。沒想到居然大獲成功,票房收入高達2200萬元。
就成本而言,原作最大的成本就是影片中大腕明星的片酬,而現在這一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從電影制作的角度看,這部電影談不上精良,原作只用了十幾天就完工,可以說有點粗制濫造。相應得,拍攝難度也比較低,正好用來鍛煉隊伍,考察新人。
八十年代初期金庸武俠作品改編熱潮方興未艾,《射雕》、《天龍》、《神雕》連番轟炸,在香江乃至整個東南亞掀起了一股金庸武俠片浪潮。特別是83年《射雕》電視劇,在香江受到狂熱追捧,影響巨大。葉容天在這個時候推出《東成西就》,正是順應時代潮流。
此外,《東成西就》在制作上雖然簡單,但絕對是一部經典的喜劇片。影片從頭到尾充斥著讓人捧腹的喜劇元素,在這一點上,和鼎盛時期星爺的經典電影相比,也毫不遜色。
香江電影自70年代以來,一直是喜劇片的天下,喜劇片是當之無愧的市場主流。
1973年,楚源拍攝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異軍突起,獲得562萬的票房成績,一舉擊敗李小龍的電影《龍爭虎斗》成為當年票房收入總冠軍,大大振興了香江喜劇片市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