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很多人上學連銀都做不到,更不要說沉默了。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很多時候說多即是錯多。特別是當你自己在那夸夸其談的時候,要么講的就是廢話,要么就會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無論怎么樣,總結果來看都不是什么好的。
但沉默不代表完全沒有話說,沉默只是少說,注意場合,在什么時候說什么樣的話。
但這個分寸確實很難以把握,甚至有人活了幾十年了還不會。
于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的少說或者不說。但是這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少說或者不說在某些不知道分寸的人來說,就完全的變成了無話可說。
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也是不妥。
所以說我們要學習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這點很重要。
套用一句話。話在嘴里,你是話的主人;話說出去,你就成了話的奴隸。
很多時候感覺不是蠢,而是思維定勢。自己又不去修改、添加等。
是,這個思維模型曾經在某段時間或者說在某些時候,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是不錯的選擇,但這個應用面太窄了。
因此跟不上了,所以要變。可惜的是大腦又是懶的,自己沒有毅力就只能依靠外部了,某些大事讓你的生活一瞬間大變樣,如此才有改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