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從前面兩處節點,曹信猜測領地的下一個變化節點在1000野人,甚至可能是10000野人。 十倍。 百倍。 這樣的增長。 要是這樣的話,整個瓦族再加上以虎族為首的五個野人部落,總人口也不過才六百到一千人左右。 很大概率不足一千。 即使全都聚集過來,也難達到下一節點。 而且,曹信希望領地能良性的、長遠的穩定發展,因此,他這才不著急擴張,并不想倉促間聚集大量人口,打亂步伐。 他期盼能教化先行—— 吸收一批! 教化一批! 這才是良性發展,這才有長遠未來。 但沒想到,現實給了他一個巨大驚喜,領地發展的第三節點居然只是200野人。 這一來,就有足夠利益跟誘惑,促使曹信去快速聚集人口—— “第四節點,很可能只是300人。” “要是將現階段已經發現的五處部落的野人全部聚集過來,至少能有五六百人。” “第五節點、第六節點乃至第七第八節點,都可以展望。” 按著一個節點10源點來算,只要將六大部落集結一處,曹信在短時間內既可以獲得三四十源點。 他的發展就可以登上快車道,一騎絕塵。 而因此帶來的領地混亂,因野人數量一多而帶來的教化難度直線攀升,等等這些影響,都是可以忍受的、克服的。 這都不是事! “放開雇傭的人數限制。” “雇傭全族,變相搬遷。” “除了虎族家大業大,其他羽族等四個部落都是苦哈哈,只要領地肯收,不難吸取。” 曹信琢磨著,縱身一閃,來到高空,目光落在領地以外、原河北岸:“各族野人到來后,不需要在領地定居,途經一下,然后全都安頓在北岸,只留下孩子在領地。” 孩子才是領地的希望。 瓦族野人的經驗告訴曹信,成年野人思維固化,學習能力大為衰減,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遠不如孩子。 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至于已經成年的野人,只能讓他們進行最基礎的農業、畜牧方面的勞作,放在北岸,原河隔離,盡可能的減少他們對小野人的影響。 “短期紅利要盡早吃下。” “長期發展也得考慮到。” 曹信在空中信馬由韁,不斷琢磨、完善,再看看北岸干勁十足、呼呼哈嘿的外族野人雇工,“民心可用!” …… 接下來的時間,曹信精力三分—— 一方面,仍是在推進‘神農計劃’的研究,不斷抓人,不斷試藥。 這不容易。 僅是第一步,鑒別原始仙界中奇花異草的藥性,這就不是一般的難度。 地球上的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自神農氏開始,祖先們就在辨識草藥、應用草藥。 數千年積累的經驗。 一代代醫者的付出。 添磚加瓦。 水滴石穿。 這才有今時今日的格局。 曹信想要以一己之力,將原始仙界的奇花異草研究清楚,弄清藥性,這不現實。 他自己也清楚。 “我現在就是趟趟路。” “真正的‘神農計劃’,需要大量醫者共同努力,需要付出大量時間、精力、金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一點,曹信早有心理準備。 他心態很穩,不急一時。 與之類似的,還有教育方面。 原始仙界中,領地內的每日課程從不中斷,風雨不歇。 十年育樹。 百年育人。 領地想要長遠發展,人口破萬、破十萬,就需要人才,大量人才,至少是能聽得懂人話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曹信如今還不到十一周歲,以他‘壽世青編調身法’的造詣,以他的修行進度,活過傳說中那位武當張真人都有希望。 一百多年。 領地轄下人口能達到哪一步? 沒有足夠的人才進行管理,內耗、戰亂,又將耽擱他多少時間,拖緩他多少節點? 這些從現在就要考慮到。 不過。 神農計劃。 教育事業。 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有成果的。 曹信目前最大的任務,短期的目標,還是居中調度,要將虎族、羽族、磚族、陶族、船族的野人全都遷徙過來。 這是眼下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