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年磨刀。
風帆揚起。
往后能有什么成就,就要看曹仁自身了。
而曹信的‘洞悉’每日刷新后,也終于可以從各大武館館主身上脫離,不必耗在這方面,能夠騰出手來,進行下一步計劃。
……
西京城北,蔡水河碼頭。
蔡水河位于西京城城北,其河道自北城墻左起第一座‘蔡水西水門’而入,在北城內繞過一個‘幾’字,再從北城墻右起第一座‘蔡水東水門’而出,僅在城中、近城這一段,就有四處碼頭。
水路暢通。
貨物暢行。
這才滋生出諸如‘馬行街市’這樣頂尖熱鬧的街市,以及‘大貨行’、‘小貨行’這樣的手工匠、技術工人等所住之地。并且,由小貨行可通到雞兒巷妓館,由大貨行可通到鼎鼎有名的樊樓。
顧名思義——
前者是船工、小商小戶的解乏之處。
后者則是大商聚會之所,亦是英雄冢、銷金窟。
懂得都懂。
時人有詩——
梁園歌舞足風流,
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少年多樂事,
夜深燈火上樊樓。
可見繁華。
然而,繁華之下,卻是艱苦。
……
蔡水西碼頭。
舟船如織,熱火喧天。
數以萬計的人流涌動,赤著上身的精干漢子或行走如飛,或肩抗重物,個個汗如雨下。
這便是碼頭的景象。
往來的舟船。
卸貨的苦力。
叫喊聲、號子聲,連同往來穿梭的小販吆喝聲,嘈雜一處,將七月天襯的更加火熱。
魯大苗就是卸貨苦力中的一員。
他現年十六,出身西京城外一個村子,前幾年家境不錯,但因為父親重病,一年多下來,求醫問藥不但花光家里積蓄,幾畝田產也賣了,自此一落千丈。
魯父卻沒救回來。
當時年僅十四歲出頭的魯大苗就隨著村中同宗長輩來到碼頭上討生活。
一晃已有兩年。
魯大苗上要養活老母,下要拉扯二弟小妹,硬是靠著肩挑手扛,生生撐起這個家。
日子如何艱難,自是不用贅述。
這日。
魯大苗卸完一船,大汗淋漓,正要奔走再去找工頭接取下一單,忽有兩人出現在跟前。
一大一小。
小的那個約莫十歲上下,模樣周正。
大的長著一張黑臉,不說話時帶著幾分敦厚。
魯大苗不認識小的,卻認識這大的,忙的招呼:“曹哥!”
臉上有驚喜。
這‘曹哥’是蔡水幫的人,據說一年前因為在碼頭上救了蔡水幫一個小頭目的性命,被收為心腹,如今在碼頭上也管著幾個工頭、一小塊地盤,對他這樣的尋常苦力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不過二人卻有淵源。
準確的說,‘曹哥’待他有恩。
去年年底,寒流襲來他險些病倒,但家里等米下鍋,實在不敢耽擱,只能咬著牙跑來上工,最終累倒,被同村的抬到一旁休息,心里、身上都不好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