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數字圖恒宇的這個問題很怪異,但似乎隱藏著他的真實意圖,因此引起了馬兆、圖恒宇、郝曉晞三個人的沉思。
許多念頭在馬兆腦海里紛飛,最后在嚴謹的邏輯框架下融匯成一個問題。
一個人,為什么使用手機?
馬兆心想,自己或許回答得不夠細致,但大體上是為了通訊、工作、學習和娛樂。
那么,一個人為什么可以不依賴手機?
這個問題馬兆想了半分鐘。
最后他得出了答案。
因為手機不是進行這四項活動的必需品,包括電腦在內的許多東西都可以代替手機來幫助人類進行這四項活動,甚至于這四項活動本身也不是人類的必需品。
不是必需品,自然可以不依賴。
如果把手機換成計算機。
考慮到計算機及其衍生物某種程度上是人類文明的剛需,要讓人類使用計算機而不依賴計算機,唯一的辦法是找到計算機的替代品。
這個替代品可以讓人類在沒有計算機的時候,也能做好計算機做的事,甚至能做得更好。
馬兆遲疑道:“你想讓人類尋找計算機的替代品,準確說是更好的替代品,對嗎?”
人類之所以不依賴手機,就是因為人類有手機的替代品,而且這些替代品比手機更好用。
馬兆與數字圖恒宇對視。
數字圖恒宇微笑道:“當人類可以放棄計算機時,人類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計算機。”
雖然沒有正面回答,但言下之意就是馬兆猜對了。
馬兆皺眉道:“可人類沒有計算機的替代品。”
什么東西能代替計算機進行復雜的計算,又有什么東西能代替計算機程序操縱復雜的儀器?
這種東西真的存在嗎?
面對馬兆的疑問,數字圖恒宇臉上的微笑紋絲不動。
“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吧。”
“我可以告訴你們三份反物質分別在哪里,但保證你們一份也追不到;或者我告訴你們其中兩份反物質在哪里,并且保證你們能追到它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