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景陽示意兩人坐下。
說:“這幾天辛苦你們了,艷云、小瑛,等忙過這一陣,我得找個好地方,請你們吃一頓大餐。”
方艷云輕笑。
杜瑛面無表情:“趙先生,關于產品的生產,我有一些問題。”
趙景陽攤了攤手,作狀無奈:“你說。”
“我們瀚海公司的原材料來源存在一個隱患。”杜瑛道:“漁獲部的員工止八十人,我們沒有自己的船隊,沒有高效的捕魚方式,直屬公司的鮮魚進項渠道顯得很薄弱。”
趙景陽聽了,笑起來:“你對公司很了解,觀察的很仔細。不錯,直屬公司本身的材料渠道狹窄、薄弱;所以一段時間內,我們需要依靠跑單幫的漁民,從他們那兒收購鮮魚。”
“漁獲部的八十余員工,都是漁民出身;其中不少人在漁民群體之中頗有威望,所以這些人要好好用,通過他們,我們便可以更容易得到漁民的信任。”
“至于直屬于公司的船隊、更高效的捕魚方式,也就是說寬廣、強大的來料渠道,我們慢慢建設,不要急。”
杜瑛皺眉,她細長的眉毛輕輕扭動,帶點鷹鉤的鼻子十分有味道。
說:“可是...趙先生,我們公司的發展方向,難道不是薄利多銷的路子嗎?如果不能盡快擴大來料渠道,我們的產品出貨量太小,就很難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
到這里,趙景陽徹底知道杜瑛心里想的什么了。
他哈哈大笑:“你呀,小瑛。怪我,沒跟你們先通氣兒。我瀚海的產品,可不是走薄利多銷的路子。”
說著,他道:“先還說請你們吃大餐,既然到這兒了,我就先請你們嘗嘗我計劃生產的魚產品的味道,然后再來說這事。”
杜瑛的一切疑慮,建立在不知道天香的前提之下。所以她對趙景陽瀚海公司生產魚產品,抱有的想法,是薄利多銷。
這點倒不必懷疑——在上海灘,這個江口濱海的地方,魚產品并不是什么稀奇的貨色。
不但本地有魚產品的生產行業,還面臨著洋人——尤其是東洋人的各種魚產品的市場沖擊。
做這門生意,正常情況下,只能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其他的路子,走不通。
但趙景陽有天香啊!
方艷云其實也有同樣的疑慮——她的見識、知識,并不比杜瑛來的差。但她與趙景陽有過最親密的接觸,見過趙景陽果決、霸道又不失智慧的行事方式。
所以她覺得,趙景陽應該另有思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