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幾日,皇上下旨將東港收歸朝廷,然而卻駁回了段明曦請求書。 明曦大感意外,她以為便是為了名聲,皇上也會同意,而且此事對朝廷有益無害,頂多損失這一批海船的賦稅罷了。 但是,皇上駁回了。 皇上駁回,段明曦頓時有些焦頭爛額,與之相對比的是投靠東宮的人家安安穩穩拿回了自己的銀子。 兩相對比太慘烈了,個個急紅了眼。 之前便有消息放出,是太子命人抽空了東港的現銀,補足了投靠東宮的官員的錢袋子,但是那些中立的朝臣,那些未曾投靠東宮的人家,這一回當真是損失慘重。 等段明曦這邊拿到了證據,確實證明東港賬目上沒有一個銅板之后,早已經火花四濺的局勢,一下子燃了起來。 一時間彈劾東宮的折子如雪花一般送到皇帝手中,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這仇可是結大了。 太子也沒想到這些人會這么膽大,若是以前便是吃了虧,他們也只能自己咽下去,但是這次怎么就不一樣了? 當然不一樣,因為背后有人撐腰了。 明曦開始早出晚歸為大家籌銀,她放話出去,當初大家是信任她,這才將銀子交給她,這次的事情不管如何,她會給大家一個交代。 朝廷忙著接收東港之際,段明曦開始賣京城的鋪子,當初龍湖震海侯給她的鋪子都賣了一半,這才把缺口補上。 她一家一家地送銀子,親自登門,誠心致歉,一時間明曦名聲大漲。 與她交好的人家,執意不肯收銀子,如富昌候府,衛國公府等,段明曦便道:“夫人不肯收銀子,那其他人如何敢收?做生意便是如此,有賠有賺,大家信得過我,我自然不能讓你們失望。 今日咱們賠了銀子,但是朝廷得了東港,國庫稅收豐盈,邊關將士,無數百姓的日子就能更好過一分,這也是做了好事。 況且,這次賠錢,但是下次我定能賺錢,若是你們信得過我,將來有機會咱們再合作便是?!? 明曦這話傳到了皇帝耳邊,皇帝手里拿著的正是新上任的震海侯親手寫的第一份奏折。 海島銀礦規模不小,請朝廷增派民夫前往開礦。 皇帝輕笑一聲,這一對父女,一個敢跟他要人,一個敢當散財童子。 相比之下,太子的所作所為確實讓皇帝非常失望。 他就是故意駁回段明曦的請旨,故意強行收回東港,就是要看看他的兒子們臣子們會怎么做! 彈劾太子的奏折,案頭已經放不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