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劫富濟貧-《重返大隋》
第(2/3)頁
這還沒有算上朝廷如果要興建水利或者修葺城池、維修道路,疏通運河等方面的工程費用。
如果還沿用朝廷的舊稅制,朝廷過一年就得倒欠上兩三千萬,這還只是維持正常的運轉,還沒計算戰爭或者遇上災害等需要額外支出的時候。可以說,稅制不得不改,不改不行。不改,一天都維持不下去了。易風雖然有自己的皇帝私人產業,一年有不少的進項,可光靠著皇帝的內帑支撐,不是長久之事。易風早就在計劃著稅制的改革了,只是之前還沒有完全掌控朝廷,因此也無法一步到位。但如今在位已經一年多,內內外外也清理整頓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正式提出來,自然會阻力小些。
況且,促使易風改革稅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均田制根本是個維持不了多久的政策,而租庸調制就是以均田制為基本。均田制一壞,租庸調制也就失去了根本,國家的稅制也就會崩壞。做為一個有著不一樣見識的皇帝,易風當然不能等到以后崩壞了的時候再去改。
唐宋推行兩稅法,每年的兩稅收入都在兩千萬貫上下,尤其是中唐時推出兩稅前一年的稅收不過幾百萬貫,推出兩稅后立即翻倍。而易風的新稅法雖然也叫兩稅法,但主要是取春秋兩季上稅之名,實際上卻已經與唐宋的兩稅制大為不同。唐代推行的兩稅最重要的是分為戶稅和地稅,戶稅是按每戶的貧富不同劃分各種富等,然后不同的等級定不同的稅款,而地稅則基本上是統一的,北方等地每畝納田租一斗左右,南方更富裕的田地則為一畝一斗到三斗左右,而代役錢等雜稅也被統一納入了兩稅之中。百姓的稅一年分春秋兩次交,按官府定下的戶等和田數交納戶稅和地稅。而這個數額,則是由官府提出預料好了當年的財政支出數目,然后根據這個數字分配到全國各地,按額征稅,因此可以說,兩稅到底是多少,其實一切由皇帝和朝廷說了算。朝廷說今年要花一千萬,那就征一千萬,天下的百姓根本不同的戶等,田畝分配下去。如果皇帝說今年需要花一個億,那天下百姓就得根據各自的戶等和田數分攤這一億。這種兩稅法,自然算不得公平的。
而易風的這種兩稅法,并不是量出為入,而是按原來均田制的稅率,定出每畝田所要支付的租庸調,然后把他們全折算為錢,然后朝廷直接就根據百姓們擁有的田畝征稅,田多少就征多少,再無額外。當然,這是主稅,如商稅等屬于另外的稅收。這樣的兩稅,一年也是分兩次征,可最大的區別是稅收的總數是根據天下的田地數量計算的,因此也就會是一個比較穩固和固定的數額。而經過新朝的土地丈量,人口普查,全國擁有一千萬頃土地,貧富土地皆有,然根據新稅制,一年的兩稅折現差不多有三千萬貫,當然,這個數字其實也不是固定的,得根據糧食、絹帛和綿、布等的價格有所浮動,但總體來說兩稅就是這個數字。比之原來每年幾百萬的租庸調,翻了三倍不止。
雖然翻了三倍多,但這筆錢還是不夠每年基本的財政支出的。為此易風的稅制了,又增加了國家專賣這一塊,用以增進財政收入,專賣的就是鹽茶酒銅錢等一些緊要物資,尤其是食鹽,易風準備學后世的那些朝代,從這里奪取一大筆稅收。易風預計鹽茶酒等專賣稅收一年兩千萬左右,此外還有一個稅收來源則是商稅,易風也打算從中獲得千萬以上。
這并不是妄想,易風在懷荒時,已經開始推行工商業的展,并從中獲得許多利益。北宋熙寧之時,一年的兩稅折合錢兩千多萬貫,而商稅宋初時只有四五百萬貫,后來也達到了兩千萬貫左右。當然,北宋之時創收最多的卻是專賣,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食鹽專賣,北宋末年之時竟然達到了四千萬貫,而鹽之外的茶葉和酒的專賣也一樣創收許多,每年都在千萬上下。而宋朝特別是南宋,在兩稅、商稅和專賣這三項主要收入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雜稅,南宋時最高財政收入一年達到一億幾千萬貫,其中雜稅就有數千萬貫,紹興三十年,光是雜稅中的綠總制錢就有兩千多萬貫。
易風現在不打算變著法子收雜稅,但也不想放棄專賣這個大創收,因此他的目標是兩稅、商稅和專賣這三項,一年至少得收入六千萬,如此朝廷才能保證維持運轉之外,還有富余留下一部份給地方的省州縣使用,使得中央財政外地方也有錢財府庫諸存,另外還可以有錢供朝廷和地方搞建設開,甚至每年還能存一筆錢用以戰爭和救災等專項需要。
說到底,要建立盛世,搞好統治,都離不開錢。但如此收稅,卻是門高深的學問,不能隨意的強征,任意攤派,那只會越搞越糟糕。在易風看來,宋朝的稅制不錯,雖然說各種稅目繁多,可基本上百姓承受的稅還算正常,如南宋雖只占據著江南一地,可一年的稅收卻過億貫,比北宋時還高出倍數,可他們征收這么高的稅額,卻依然維持了南宋的統治,甚至擋住了北方異族的進攻。而另一個易風看來反面教材的卻是大明朝。
大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幾百萬兩白銀,看似收的稅很少,可實際上百姓的日子卻過的艱難,原因就在于大明的鹽稅、商稅這些大筆的稅收都流失掉了,被那些官紳地主階層給擄奪了,肥了那些人,卻苦了朝廷。然后兩稅方面,同樣如此,官紳擁有諸多免稅免役特權,加上大量的隱戶,使得朝廷的稅收大量流失,最后一年只征收到幾百萬兩,卻還絕大多數都是從普通百姓身上征到的。當大明遇到遼東的危機以及關內的流賊作亂,朝廷用兵不斷,便缺餉少糧,最終不得加征加派,朝廷每年加征的幾百萬兩的三餉,最終卻又幾乎全從普通百姓手里征收來的,導致的結果就是貧苦的百姓紛紛破產,最終葬送了大明朝。
易風看來,南宋一個偏居一隅的朝廷一年征收一億幾千萬貫的稅收,而明朝一個統一中原的大一統王朝一年卻只收幾百萬兩稅收,加派三餉卻導致天下沸騰,這不正很好的說明了問題。明朝只知道收窮老百姓的稅,而宋朝卻主要靠收商人的稅,其次是通過專賣這個迂回的方式收稅,給百姓相對公平的稅制,錢收了,天下卻依然安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弋阳县|
侯马市|
安阳市|
夏津县|
辛集市|
陇西县|
旌德县|
贵州省|
白沙|
呼伦贝尔市|
邢台县|
深州市|
河南省|
修武县|
兴义市|
青河县|
元江|
环江|
调兵山市|
乡城县|
昭苏县|
榆中县|
靖边县|
西安市|
昔阳县|
称多县|
剑阁县|
中牟县|
库车县|
龙山县|
安庆市|
大埔区|
晴隆县|
舒城县|
巴彦淖尔市|
田阳县|
汶上县|
博湖县|
瓦房店市|
阿拉善左旗|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