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7章 埋伏-《晚唐》


    第(1/3)頁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就此別過,他日再會!”于琄一張臉還通紅著,帶著醉意,站在東城門外,他笑著向眾人揮手。相比當初離開青州時的冷清,今天的場面可就熱鬧的多了。不但眾多紫袍緋袍綠袍官員們擠到城外相送,就是蓬萊城的百姓也烏鴉鴉的全來了。

    深秋十一月,河邊的柳樹一時間遭了殃,那些官員們你扯兩根,他折一枝,一時間折了幾百上千的柳枝‘折柳送別’。那些文官們還都當場賦詩一首,武官們沒這文采則大多說幾句套例的吉詳話,什么一路順風,步步高升之類。等到文武官員們依品級一一‘萬分不舍’的告別之后。

    這時早已經等的有些不耐煩的士紳們上來了,這些登州各縣鄉的士紳們人人后面跟著幾個青壯,撐著一把把巨大的萬民傘過來。這萬民傘高如華蓋,紅布的傘頭,邊上還系滿了紅黃兩色的小布條子。一時間,城東到處都是移動著的萬民傘,足有上千把之多。其中送的最多的人,不是百姓也不是鄉紳,而是封彥卿,也不知道這家伙是打著什么主意,居然送了一百把萬民傘。

    于琄事先并不知道還有這么一出,看著如林一樣的萬民傘,臉上滿是譏諷的笑意。相傳秦漢之時,官員離任,百姓對那些好官離任,當地鄉紳們會和百姓湊一筆錢,請人將官員的政績刻在石碑上,立在官員離開時經過的路上。時間一長就變成了一種儀式,老百姓沒想到,到后來即使是貪官,要走時也要看到德政碑立起來,不然就賴著不走,無法交接,后任就無法上班,影響官場運行。于是到唐朝,政府下令不許立德政碑,否則立的碑不僅要拆毀,責任人還要挨一百板子。如果實在愛民如子,老百姓哭天喊地要立,那么還有一個救濟措施,地方可逐級上報給禮部同意再立碑。

    走了之后再立碑,對于那些要拍于琄馬屁的人來說,這就有點沒意思了。因此,不立碑,但可以送萬民傘。“萬民傘”其意是說這個離任官員,平時就像把巨傘一樣佑護著老百姓,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一般縣令、刺史離任,百姓送萬民傘,最初是送一把,上面的那些小布條則代表著百姓。因為一條布條代表一個百姓,所以傘就稱萬民傘。不過今天,登州的官員鄉紳們又打破了這一常例,他們給一個原來的養老閑職司馬送行,一次送了上千把萬民傘。

    封彥卿一人獨送一百把,于琄被這個舉動給弄的驚了一驚。連崔蕓卿的臉色都十分難看,于琄只是一個閑職司馬,他才是刺史,現在于琄離任卻收到上千把萬民傘。這個舉動在崔看來是對手別有用心的,其中,于琄一個閑職司馬收上千把萬民傘,這事肯定會引起轟動的,傳到長安,皇帝和朝中官員會怎么看?會不會覺得是于琄剛一翻身,就搞捧場?不論這是不是于琄自己弄出來的,事情只要傳出去,到時肯定會對于琄的名聲不好。其二,于琄只是個司馬,崔蕓卿才是主官刺史,現在一個司馬就收上千把萬民傘,那將來他要是離任,如果收不到這么多傘,豈不是就說他一個刺史所作的還不如一個司馬?

    一箭雙雕啊,一把小小的萬民傘,封彥卿就直接暗算了兩個主要對手。

    “啟程!”于琄也顧不得多說什么了,再繼續呆在這里,還不知道封彥卿要搞出什么東西來。依然是當初跟著于琄的那兩個老蒼頭趕車,不過這次多了二十個護衛。

    不過于琄想要走的越快越好,可是登州城外的這些百姓似乎并不想要他這么快就走。于琄剛要上馬車,他的馬車前面已經有數百百姓攔在前面不肯讓他走。那些人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愿意他走,還是說這些人只是來做場秀,或者直接受了暗中指派,總之,一時間數百人擋在前面,就是不肯放于琄走。這情景,混亂萬分。后面的官員們禮物也送了,贈別讀也吟誦了,甚至連河邊的柳樹都折禿了。鄉紳們還送了上千把的萬民傘呢,按說到了這一步,該由于琄離去了。

    李璟這個時候不得不帶著左一都的一眾兄弟擠到前面,為于琄擠開了一條通道,讓他離開。于琄也在那些人的呼喊中從馬車中出來,換騎乘馬,不斷的向那些人揮手告別。

    眼看著那條通道就要走完,突然在左一都士兵的人墻后面擠出一人,直沖到于琄的面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彰武县| 丘北县| 潍坊市| 阳高县| 大英县| 博兴县| 平罗县| 肥西县| 佛山市| 铁岭市| 长泰县| 靖远县| 德保县| 徐汇区| 秦安县| 玉田县| 全南县| 梁山县| 洛川县| 信宜市| 麻栗坡县| 棋牌| 石景山区| 饶阳县| 太谷县| 马鞍山市| 海安县| 额尔古纳市| 荆门市| 寿光市| 塔河县| 怀柔区| 上蔡县| 仙居县| 邵阳市| 柘荣县| 新竹市| 黎平县| 寿宁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