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章 赤山鎮-《晚唐》


    第(1/3)頁

    (友情提示:閱讀之前,請先登陸。)

    李璟吃過早飯,便背著一匹絹兩匹布往鎮上去了。

    鎮叫赤山鎮,不過這個鎮不是后世的鄉鎮,而是軍鎮。赤山軍鎮距離王李村不遠,就在赤山腳下法華寺的邊上。由于唐末以來府兵制早已經敗壞,朝廷多用募兵。中央有神策軍,地方則是各鎮兵馬,大的鎮稱軍設節度使,小一點的也設軍城、軍鎮、守捉,各置軍將兵馬,在戍各地。

    登州文登縣是山東濱海地區,而王李村這里的海邊更是有赤山浦。赤山浦,是一個極良好的港灣,與日本、新羅對是隔海相望,水路不過三天路程。大唐廣州港和登州港為兩大海路通道,廣州港通南洋、西域,登州港則通遼東、渤海、新羅、日本,這兩條海路被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登州港最主要的港口在蓬萊,不過文登的赤山浦卻是直通新羅與日本最近的航道,向來繁華。掌管登、青、萊、淄、齊五州的淄青平盧節度使府便在赤山浦后面的赤山腳下建立了赤山鎮,直屬于平盧軍麾下。

    赤山軍鎮駐軍三千,連帶著士兵家屬也都隨軍,赤山鎮便是人口眾多,很是熱鬧。整個赤山軍鎮平面近方形,每面約長1100米,為適應山丘海岸的地勢,輪廓并不規整。城墻磚筑,四面各開一門并各有甕城,門樓角樓共7座,在一側河道出入口還有水門。城內東西門之間的大街是干道,偏西跨街建鼓樓。南、北門內的街道也是干道,但未對直。次要街道基本與干道平行。

    由于赤山鎮的這些士兵與家屬眾多,久而久之,便成了文登縣西南部的中心。雖然大唐規定,只有三千戶以上的縣城才可以設市,但這些年政令也越來越松。赤山軍鎮人多城大,且又靠著文登縣最大的寺廟法華寺,因此人氣極旺。赤山鎮的鎮將還掛有鎮遏使的官職,權力極大,比文登縣令級別還高,平時根本不怎么看縣衙的官吏面子。他在軍鎮內建有市場,附近百姓買賣幾乎都是到赤山鎮來。

    赤山鎮的主要職責本來是守衛赤山浦的安全,免受海賊盜匪襲擊搶掠,另外還帶有征收停泊港中船只貨物關稅的職責。不過晚唐武夫當國,這群軍將卻是跋扈的,駐守此處,幾乎便成了土皇帝,連縣衙也得看他們面子。文登西南部幾乎成了赤山軍鎮直轄地界,不但老百姓們買賣東西去赤山,就是平時有個糾紛打個官司,也都是找赤山鎮處理,而不去文登縣。

    李璟出了門,韓氏還在倚門望著他的背影直至遠去之后,才回了院中。

    此時太陽才剛剛露出了半邊臉,地上的白霜都還沒有消逝。踩在霜凍的村路上,嘟嘟的響。

    此時已經是晚秋,八月種下的冬小麥已經發芽,村里大多數的男人都下地去了。李王村的村民以前有種稻也有種粟,還有種高粱大豆的,不過這幾年不是干旱就是蝗災,大家便只能種比較抗旱的冬小麥和大豆。八月種麥,來年五月收獲后,正好又可以種一季大豆或者粟谷或者高粱。

    李璟穿著的圓領長袍雖然是夾層的,不過這個時候也沒有棉花填充,家里也買不起皮袍,這清冷的晨風一吹,渾身上下都覺得涼嗖嗖的。

    一路哈著的白氣,走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李璟才走到了赤山的北面山腳下的赤山鎮。

    此時還是一大早,東面的甕城門還沒有打開,在城門前聚集了上百的百姓。這些人里有的牽著驢子騾子,也有趕著大車的。更多的則是肩挑手提著東西,大多是來鎮里買賣的。有賣炭賣柴,賣魚賣肉賣羊賣豬不一而足。不過大多數的百姓都是面黃饑瘦,臉色蒼白,身子單薄。身上的衣服雖然還算齊整,可卻都是補丁摞著補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新余市| 额尔古纳市| 泾阳县| 嘉禾县| 定边县| 开鲁县| 双峰县| 凤翔县| 永昌县| 宁明县| 东兰县| 云安县| 光泽县| 灌南县| 察雅县| 邓州市| 海盐县| 柳河县| 虹口区| 兴化市| 芒康县| 兴宁市| 清徐县| 扎囊县| 马尔康县| 乳山市| 清丰县| 正镶白旗| 分宜县| 易门县| 正蓝旗| 广昌县| 宁强县| 贵德县| 无极县| 梨树县| 尚志市| 孝义市| 天水市|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