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新書》
第(1/3)頁
武德十一年(公元35年)夏初,魏國兩路伐蜀,公孫述和往常一樣,遣使前往唯一的盟友東漢處求救。
因為荊北已為魏軍占領,使者只能從巴郡翻山越嶺,南下武陵,取道沅水,再從荊南繞道,比水路多花了足足兩個月。等蜀使匆匆抵達揚州時,當是六七月間,此時,公孫述已坐困成都,離覆滅不遠了……
但哪怕求救早來數月,東漢也根本無暇派兵赴援。
漢大司空鄧禹奉命主管揚州兵務,大本營已移至丹陽郡蕪湖縣,鄧禹代劉秀接待蜀使。見對方以申包胥哭秦庭的架勢稽首流血,訴說唇亡齒寒之理,鄧禹只長嘆一聲,帶著蜀使來到煙雨朦朧的江邊,望著遙遠的江北若隱若現的燈火,對他說道:
“尊使看到了么?”
“看到何物?”
鄧禹伸出手一指:“江的那邊,是敵人!”
原來,早在去年當陽大敗后,東漢主力盡喪于江漢,武德十年秋冬之際,第五倫令岑彭威脅夏口。又遣車騎大將軍耿弇,將青徐兵七萬、幽州突騎五千渡淮河,兵分兩路,西路席卷九江、六安、廬江諸郡, 包圍合肥城;東路則拿下臨淮,迅速逼近到行在江都城外……
彼時, 東漢國內空虛, 精銳喪盡, 已無力控制江北地區,淮南的士族也立刻跳船, 殺死漢吏,連夜繡五色旗歡迎魏軍。合肥尚有些許抵抗,江都則早被劉秀撤成一座空城, 耿伯昭順利奪取。。
自那以后,魏軍便控制了淮南,與東漢隔江相望了。
至今年夏秋,第五倫著手滅蜀,鎮守兩淮的耿伯昭處也有策應, 青徐揚州近十萬正卒、屯田兵壓迫到長江一線, 西起柴桑, 東至丹徒, 俱受其威脅。
雖然漢軍有舟師優勢, 又有寬闊十余里的江水天險,但以現在的形勢,光一個小耿手下兵力就有可能滅漢。防線太長, 劉秀不敢松懈,只能調集舉國之兵,于江東沿岸廣立烽燧侯望, 一日三警。
而鄧禹之所以將大本營設在蕪湖,就是為了保住對岸的要塞:濡須塢。
當陽大敗后, 眼看第五倫不急于謀取荊南、江東, 鄧禹“決戰江上”計劃只能破產,轉而進入漫長的防守階段。
他又上奏說,廣陵江都等地,沒有好的港灣, 且容易被漢軍優勢舟船襲擾, 所以耿伯昭欲造船,肯定會選擇在合肥附近的巢湖!
巢湖與長江間,由濡須水口連接,所以這里至關重要, 劉秀放棄合肥、江都的同時,卻唯獨力保濡須口——這里已被鄧禹打造成了一座水上要塞, 他在濡須山上筑城立關,與對岸七寶山兩關對峙,中有石梁,鑿石通水,為險關津道,又修筑形似堰月形的塢壩,以擋住魏軍舟師沖江。
因為這附近水網密集,山勢復雜,小耿就算坐擁十萬之師,五千騎兵,也無力威脅濡須塢,他只能忍著這眼中釘,動用兩淮人力物力,悶頭在巢湖里拼命造船……
為了搞清楚魏軍造船進度,劉秀還大著膽子,借著晨霧,乘輕舟深入巢湖觀察。魏寨弓弩亂發,不讓漢船靠近,劉秀座船一側中箭太多,偏重傾斜將覆,他竟也不慌,令人調轉船頭,使另一面受箭,這才讓船慢慢平衡過來,離開前還令士卒高呼:“謝耿將軍借箭!”
這故事,雖足以說明漢皇劉秀遇大敗而不餒,面臨危局,仍氣定神閑有王者之風,卻于形勢沒有任何裨益。
魏軍士氣不會因此損減多少,也起不到激將之效:小耿得了第五倫詔令,西線戰事結束前,他絕不能主動出擊,第五倫還不放心,將御史大夫景丹派來代行揚州刺史之職,作為耿伯昭曾經的老師,景丹能看住這家伙。
于是魏軍繼續悶頭造船,劉秀雖欲遣舟師奇兵襲巢湖,燒毀敵寨,但時值梅雨,江淮一直潮乎乎的,除非油船才能將火點起來,且每次嘗試都為魏軍水陸夾擊,不能得逞。
故而,現在江東只有防守的余力,為了救公孫述再度北伐?就算劉秀開掛打到合肥又如何?遠水能解近渴么?
蜀使無言,等他抵達金陵,謁見劉秀后,發出了另一個懇求:“既然江東之兵不能動,荊州的馮公孫將軍,能出手么?”
雖然劉秀同意了其請求,但荊州那邊也好不到哪去,岑彭入蜀前,留了一半兵力駐扎南郡、江夏,提防馮異北上。加上荊州魏船開始裝備小型火炮,馮異連逆流去三峽堵其后路都做不到,只能在江陵、夷陵附近稍加騷擾,意思意思。漢軍在水上還能叫囂,一旦上岸,都被魏國優勢守軍擊退。
馮異的小小支援,已無礙大局,八月中,噩耗從西方傳來:“馬援兵臨城下,公孫皇帝于成都殉國,丞相、太子欲保于南中,于大渡河口為岑彭堵截,悉數被俘……”
“大成,亡了!”剛去完金陵,回到蕪湖的蜀使聞言,滿心絕望,竟投江而亡。
而對鄧禹來說,這個消息,亦足以令他物傷其類。
“魏軍目前尚無水上優勢,但已與我共大江之險。漢緣江為國,東西數千里,所敵者大,無有寧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罗甸县|
治多县|
西城区|
望谟县|
永德县|
宝清县|
崇礼县|
汉川市|
庆安县|
东平县|
岐山县|
双鸭山市|
英德市|
论坛|
萝北县|
宕昌县|
靖宇县|
大方县|
乌鲁木齐县|
犍为县|
咸宁市|
昌吉市|
吉林市|
钦州市|
平远县|
荆州市|
辽阳市|
廉江市|
中阳县|
贵定县|
寿光市|
巴中市|
苏尼特右旗|
河池市|
康平县|
日照市|
安塞县|
贵州省|
台北市|
钟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