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為何而戰-《新書》
第(2/3)頁
“其二,第五公要提供吾等衣食?!?
“其三,吾等干了這么多年的活,不想再往黑乎乎的礦坑里鉆?!?
黥鹿的條件不算過分,若一切如舊,他們反個什么勁?馬援無不應允:“從即日起,汝等便都是魏成郡鐵官的吏卒,你,黥鹿代任鐵官長,官吏有俸祿,士卒有衣食。至于那些隨李氏反叛的門客私從及家眷,則會被送來為奴,交由汝等看管役使?!?
一切都反過來了,馬援知道,第五倫非要干掉李家的一個原因,就是眼饞鐵礦,鐵官奴們倒是翻身了,可活兒總得有人來干啊。
而就在馬援兵不血刃拿下鐵工坊之際,亦有士卒來稟報。
“馬校尉,武安城下,起煙了!”
……
李能還是不甘心失去一切,眼看敵軍驕傲自大,兩三千人居然還敢分三路,李能頓時樂了。
“連我都知道,眼下情形,兵當合不當分。”
剛打開城門時的混亂是暫時的,在李能親手殺了幾個亂竄的縣卒后,他的親信私從徒附們絡繹而出,竟然一板一眼地排兵布陣起來。
雖然隔了幾百年,但李能畢竟是李牧、李左車的后代,家傳的兵法還有那么一點,而且還當過賊曹掾,平素亦用兵書約束徒附部眾。
加上他和弟弟監守自盜,好的甲兵留給自家,質量一般的送去郡府湊數,故而上千徒附裝備堪稱精良。
出得城門后,卻見前私從皆是札甲厚實,黑壓壓一片,身后的輕裝徒卒數百人則擊兵狂呼,如同餓狼,更有許多提戟仗刀的勇士,被李家養了多時,今日虎視眈眈。
而李能則在城頭親自指揮,他沒敢讓普通百姓出城,生怕亂了己家陣列,故出戰一共兩千多,前排私從徒附最為精銳,后面的縣卒次之,還有不少搖旗吶喊的小豪強武裝。
而城前的第五倫舊部才千余人,忽見李能出城應戰,竟放棄了營地后撤。
“敵軍敗了,敵軍敗了!”
李能有所戒備,先讓人在城頭大呼恐敵,又讓徒附私從繞過營壘。卻發現萬脩和豬突豨勇并未走遠,沒未慌亂,他們放棄營地是為了撤到開闊地列陣。
如今整頓完畢,雙方便將城外即將豐收的田地當成了戰場,立于半人多高的粟田中,陽光灑在他們身上。
李能深知,這也可能是馬援的誘兵之計,他要做的便是在敵人援兵回來前,將這千余人吃掉!
一直堅守也不是個事,還是要出城打一場挫敗敵人銳氣,殺傷其有生力量,這樣才能將戰爭拖得長些。
“咚咚咚?!?
隨著李能親自擊鼓,完成結陣的徒附私從喊殺著朝豬突豨勇前進,而對方竟也毫不畏懼,迎面而來,他們個個腳步堅定,沒有絲毫孤軍的惶恐,眼睛里甚至還有些……
“瘋狂!”
……
豬突豨勇們,確實有些欣喜若狂。
秦禾將盾牌緊緊貼著自己,環首刀握于手中,還用纏刀的布條在手上打了個死結,省得脫手。
他拿鋤頭可比提刀熟練多了。
秦禾只是豨勇中一個普通的小卒,相貌普通,個子普通,扔在人堆里毫不起眼的那種,平素作戰也盡量不往前沖,挺惜命的一個人。
秦禾還記得,自己的家鄉在京尉郡茂陵旁邊,那可是比常安人口還多的大城,十里八鄉找不到一塊閑田,更沒有還能開墾的荒地。
他家已經連續六代人都是佃農,但秦禾記得,父親曾經在炎炎烈日下,拄著鋤頭對自己念叨過祖先的事,嘆息著地告訴他:“禾,我家幾代人前,也是有地的,就是腳下這一片。”
他們的祖先是跟著漢高皇帝打天下的普通小卒,雖然比不了列侯們,但也靠著名田宅制度,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幾百畝土地。
但十代人分家下來,地是越繼承越小,分到秦禾直系祖先頭上時,就只剩下幾十畝了。之后或因賭博欠債,或因婚喪借錢,亦或是被豪右下套設計,那幾十畝地也日削月剝,最后一點不剩。
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沒了土地的農夫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可能。若不想流亡,不愿為奴,就只能做佃農,給豪右種田交租,靠可憐巴巴的收成勉強養活不斷出生的孩子。
哪怕是佃農,也逃不脫官府賦稅的盤剝,當王莽為了攻打匈奴連續訾稅時,秦禾家破產了,他被抓了壯丁頂稅,投入豬突豨勇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