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路線之爭-《新書》
第(2/3)頁
沒有人知道綠林山的瘧疾是如何發生的,也許是這濕熱的氣候成了溫床;或許是大渠帥貪多,擄掠了太多人口聚集在一起導致了傳播;也可能是缺鹽缺糧的情況下,身體太過羸弱。
反正等綠林軍渠帥們反應過來時,各山頭已有許多人倒下,他們癥狀不一,有二日一發之瘧,有多日一發之瘧,有先寒后熱之寒瘧,有先熱后寒之溫瘧,有熱而不寒之癉瘧。反正在缺醫少藥甚至吃不上飯的情況下,大多數染病者就一個結果:死。
云杜縣與綠林山中,不過短短月余,已成鬼蜮,上萬人染了疾病,甚至有幾位好吃好喝的渠帥也不行了,象他們這樣的人物尚且免不了瘧疾的折磨,也就無怪乎普通的綠林兵,更將瘧疾視為如虎般吃人的酷虐。
一時間云杜、綠林尸骸隨處可見,蚊蠅漫天,更加劇了疫病散播。
有人跪在瘧神祠前哭泣朝拜,有人拖著病體希望逃出綠林山,但外面的官軍也染了疾,早就撤回江漢了,相比于瘟神,綠林軍算個啥?
而綠林山中,幾位幸存的渠帥也為綠林軍的未來吵開了。
“再這樣下去,就是坐以待斃!”
暴脾氣的南陽人馬武是力主撤走的人:“吾等誰沒經歷過幾場瘟疫?應該都知道,一旦染上,幾乎無藥可救,要么硬扛過去,要么就往地上一躺,等死!”
“沒糧沒鹽就不說了,綠林已經成了一個大瘟房,我覺得這周圍皆是疫瘴,呼吸之間都要染上,得逃出去才行?!?
拋棄染病者,讓還有機會活的人趕緊走,這一點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唯獨兩位大渠帥之一,和新朝太師同名的王匡弱弱問了一句:“青壯可以走,但那些沒染病的老弱怎么辦?”
眾渠帥面面相覷,沒人關心這個,但他們都信誓旦旦地說道:“等疫病結束,等搶到了糧食和鹽,吾等會來救他們?!?
逃出去是沒問題,但往哪里逃,卻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應該南下?!?
大渠帥王匡有自己的主意,提議道:“去年偏師便沿著漢水,打下了竟陵縣,應當將這條路再走一遍,去云夢澤里暫避,等大疫過去后,便可將老弱就近接過去。”
王匡雖然是綠林首舉義氣的大頭領,可他畢竟只是一個漁父,見識有限,眼睛只盯著南郡江夏,這里是他的老家,即便發生了大疫,也不舍得拋棄。
而且南郡、江夏的豪強武裝勢力較弱,依然是官府力量薄弱地區,就鉆云夢澤里,籠絡小股盜賊,他們很快就能恢復勢力,繼續過搶掠的生活。
但作為外郡人,王常、馬武卻有自己的想法。
“應該北上!”
潁川人王常提議道:“翻過綠林山,就是南陽,隨縣、蔡陽,都是富庶之地,到了那兒,便能打開另一片天地!”
王常字顏卿,本是小地主,因為弟弟報仇殺了人,才亡命于綠林。他不甘心一輩子做盜賊,遂有此說。
保守的渠帥們表示反對,他們對南陽不熟悉,而且那邊豪強勢力強大,那些堅固的塢堡防備堪比縣城,輕易打不下來啊。
曾經去南陽溜了一圈,襲擊過第五倫使團的馬武卻道:“舂陵大俠劉伯升,曾識破了我綠林渠帥身份而依然設宴招待,又時常遣族人往來綠林贈送鹽、布,吾等大可北出,聯絡他一起舉事!”
這是路線之爭啊,雙方爭執不下,最后甚至到了拔劍的程度,最后還是另一位最早起兵的大渠帥王鳳站出來做和事老。
“既然都有好處和緣由,何不將部眾一分為二,既南下,又北上?”
這確實是一個辦法,分兩頭跑,還能讓那該死的納言大將軍嚴尤不知道該追哪邊。
于是大家就這樣歡天喜地地一拍兩散:王鳳帶隊出新市,前往南陽的門戶隨縣。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色达县|
东山县|
广元市|
抚州市|
鞍山市|
镇安县|
瑞金市|
原平市|
盐亭县|
海门市|
蕉岭县|
南靖县|
嘉祥县|
阿克陶县|
湘潭市|
水富县|
乃东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宁武县|
连云港市|
从江县|
易门县|
蒲江县|
平利县|
天水市|
炎陵县|
惠来县|
恩施市|
婺源县|
桐城市|
任丘市|
保亭|
阿勒泰市|
六枝特区|
青冈县|
虹口区|
泾阳县|
荆门市|
九台市|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