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新書》
第(3/3)頁
只要給第五倫一個機會,他就會在合適的時候,還王莽、陳崇一個戍卒叫,函谷舉!
讓他們知道,什么叫tmd驚喜!
“夫子,這就是我選擇的路。”
第五倫凝視揚雄靈柩,心中暗暗發誓。
這一年見聞讓他看清,新朝已經是腐朽到骨子里的破船,指不定哪天就沉。在往上爬的過程中,就算僥幸躲過了政治傾軋,站到了旗桿尖,若是綁得太緊,最終不過是和它一起傾覆,故劉歆之路,第五倫不取。
可什么也不做,隱于山林做隱士,或者像揚雄這般躲在市井求清靜也不行,時代車輪滾滾而過,誰也別想置身事外,故揚雄之道,第五倫也不會重復。
“若想為你復仇,若想改天換地,只靠《法言》《太玄》,能行么?”
“傳承它們,是侯芭、王隆的事,而我,會用陳崇聽得懂的語言,來與他對話!”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就在這時,門外卻傳來一聲高呼。
“奉天子之命,掌樂大夫桓譚,前來吊唁故大夫子云!”
……
按照禮制,國君派人來吊唁,要撤去靈堂帷幕,第五倫和王隆、侯芭等人七腳八手地張羅好,來到寢門外迎接,果見桓譚一臉肅穆,向他們傳達君命。
詔書的內容,乃是帝憫揚雄耆老久次,決定恢復揚雄“中散大夫”的職位,并派桓譚代皇帝吊唁,賜衣衾一襲,祠以中牢,喪錢十萬。
三位弟子哭拜、叩首、哭踴,但第五倫卻有些糊涂,王莽忽然來這么一出是幾個意思?
等起身看向桓譚時,桓譚也莫名其妙地看著第五倫。
第五倫一下子明白了。
這大概是桓譚也在設法保全揚雄及三個弟子的周全,上書王莽換來的結果吧?也不知桓譚是如何說的,天子派人吊唁,基本意味著之前的事不予追究。
但王莽不追究揚雄,第五倫還要追究王莽呢!
總而言之,這是桓譚沒和第五倫溝通的情況下,二人各自努力,結果兩事相沖,算是多做了點無用功。
順便也打亂了第五倫上書參軍,盡快掌握點兵權的愿望。
卻聽桓譚換了一張帛,念道:“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
“予知第五倫報國心切,然師道為重,允汝先扶師柩歸葬蜀中,地皇元年正月方赴戎事不遲。”
第五倫沒明白,還是桓譚進屋再拜揚雄后,低聲道:“陛下見到上書后,甚慰,傳示宮中,甚至還送了一份去五威司命府。但仍是想讓你全弟子之孝,速去速回,兩件事都不要耽誤。”
見第五倫仍面色詫異,桓譚嘆息道:“覺得奇怪么?”
第五倫點頭,是挺怪的,這就是王莽的行事風格么?
桓譚感慨道:“陛下就是這樣的人,伯魚,不管你信與不信,在某些事上,他確實是個‘好人’。”
殺子殺孫,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得好人?第五倫不置可否,只覺得是貓哭耗子假慈悲,垂首道:“聽起來,桓大夫十分了解當今天子。”
“那是自然。”桓譚悵然若失:“畢竟我歷經成、哀之世,知道漢末季世之沉淪,又見證他如何以圣人之姿,躋身皇帝之位。”
桓譚其實也滿肚子疑問,想要好好問問第五倫,為何無緣無故要參軍,入那北征深坑呢?但不著急,接下來兩個月,他有的是時候好好和此子相處,盡管他們一直不太對付。
“這一趟入蜀,我與汝等同去。”
桓譚也不問第五倫愿意不愿意,就拍著他的肩膀,大言不慚道:
“莫要客氣,子云的弟子,就是我的弟子!”
……
ps:第二章在稍后。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垣县|
凉山|
迭部县|
久治县|
东丽区|
深州市|
榆林市|
吴江市|
晋州市|
青冈县|
比如县|
华亭县|
永宁县|
九江市|
民勤县|
响水县|
赤水市|
濉溪县|
镇雄县|
招远市|
永善县|
台北市|
阿拉善左旗|
广灵县|
应城市|
天峻县|
班玛县|
阜新|
阿拉善盟|
菏泽市|
台前县|
洪雅县|
岐山县|
安龙县|
敖汉旗|
清水河县|
拜泉县|
综艺|
平利县|
华亭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