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降奴服于-《新書》
第(1/3)頁
宣彪自懂事以來,就跟隨父親輾轉各地,并非避禍避仇,而是避仕。
他父親宣秉字巨公,少修高節,顯名三輔,也曾入京師做過小官,但在前朝哀、平時,宣秉見王氏據權專政,有逆亂的傾向,就辭去吏職。
按照時代風尚,這樣的人辭官,往往會惹來更高一級的征辟,果然,二千石派人除宣秉為曹掾,宣秉稱疾不仕。
等到王莽代漢建新后,需要天下名流來裝點朝堂門面,聽說了宣秉的名望,特令使者舉為孝廉,宣秉索性帶著家人跑路了,到了本郡最偏僻的修令縣隱居。
但還是被找到,好在郡大尹張湛是大善人,派人再征一次無果后,也沒有難為他。
“你誤會了,吾此來,并非替郡縣征辟宣公。”
第五倫揮手讓帶路的鹿嗇夫等人回去,連隨從也在塬下等候,只獨自走上前,來到宣彪面前,低聲道:“更何況,若非被官府用弓刀逼迫,我也不想做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點道理,第五倫自是明白。”
宣彪一愣:“四辭兩讓的第五伯魚?”
這數字逼死強迫癥,第五倫不知道,自己這輩子能不能湊齊五辭五讓。
不看結果的話,宣秉和第五倫的路數如出一轍,區別只在,人家是真心排斥做新朝的官,而第五倫則是待價而沽,待時而動。
但宣彪不明白一點,卻是信了第五倫的話,對他態度好了不少,又聽說是父親的“故人“托他來看望,更是熱情,便在前領路,帶第五倫上塬。
道旁粟麥蔫蔫的,看來收成不太好,而拄著農具衣裳簡陋的農人在路兩邊看著第五倫,彼此用方言交談,卻落在了第五倫耳中。
塬上是幾間簡單的土坯窯屋,一個五旬老翁衣著與農夫無甚區別,在屋檐下用秸稈教幾個孩子編制草履,草桿在他手中一曲一折很是嫻熟。
“那便是家父。”
見到宣彪帶著客人上塬,宣秉站起身來,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朝第五倫拱手,儒生的禮節還是在的。
第五倫對宣秉這類隱士倒是沒有莫名其妙的惡感,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能夠二十年如一日避居深山躬耕隴畝,滿足于獨善其身,不出去加入害人蟲吃人虎的行列,就已經很不錯了。
更何況,第五倫本人都處于隨時可能辭官跑路的狀態。
而跟著宣秉進了窯洞后,卻見里面十分簡陋,縫縫補補的布被折疊整齊,器物皆是瓦器,卻洗刷得很干凈。
第五倫道明來意:“奉夫子揚子云之請,前來看望宣翁,此地偏僻,缺少醫藥,家師讓我順道送些過來。”
宣秉滿臉悵然:“快二十年未見,子云翁還好么?”
第五倫搖了搖頭,揚雄今年來時常久病,加上他的腿傷,連拄著拐到里閭外走走都有些難,畢竟年已七十二,天壽恐怕不遠了。不過第五霸與揚雄同歲,卻精神得很。
或許也覺得自己大限將至,揚雄才會念起一些故人,讓第五倫來看看宣秉,二人當年在常安曾交游過。
恰巧宣彪捧著瓦器給第五倫倒水喝,進來后聽到對話,面色一變,語氣頓時就冷了下來。
“本以為你是位高士,不想竟是揚雄之徒,父親何必如此客氣,讓兒將他趕出去罷。”
宣秉不慍:“孺子住口,你又知道什么?”
宣彪不服:“我聽人說,父親隱居時邀約過揚雄,但他舍不得大夫利祿沒有同行。”
“我去常安采買藥物時還聽人唱過……惟寂寞,自投閣;愛清凈,作符命。揚雄如此作為,實乃鄉愿之人也。什么樣的夫子,就教出怎樣的徒弟。難怪你數次辭讓,最后還是做了官!”
揚雄有黑歷史不假,第五倫最初也曾誤會這老人家。
可相處久了,他發現揚雄確實冤枉,劇秦美新是發自真心實意,畢竟當時王莽還是“圣人”。符命未做,投閣是被逼無奈只求一死勿要受辱。
結果人沒死成,斷了條腿,卻在常安社會性死亡了,被人編排也只能沉默。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齐河县|
清流县|
大新县|
贵德县|
广南县|
抚州市|
汝城县|
肥城市|
绍兴市|
井研县|
高碑店市|
元阳县|
南昌市|
旬邑县|
文安县|
水城县|
疏附县|
定南县|
册亨县|
五峰|
方正县|
华亭县|
土默特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
西藏|
定远县|
卢氏县|
越西县|
元阳县|
揭东县|
韶山市|
莒南县|
苍山县|
偃师市|
鄄城县|
郴州市|
迁西县|
环江|
嵩明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