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手術難度在運動醫學中很常見,難度不是地獄級的。 但,手術很多醫生都會做,但做出來的效果卻迥異。 有些運動員做完這個手術之后,短時間內看上去是康復了。 但,過了一段時間,會出現兩種結果。 一種是,再也不能進行激烈運動。 還有一種是,不停復發,不停手術,周而復始。 趙原主動跟謝長天提出給胡康做手術,是考慮到他的職業特點。 他不想看到一個正值巔峰的運動員,因為手術做得不夠細致,不夠徹底,導致夢想變成泡影。 他有信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趙原知道今天這臺手術的關注度很高。 手術安排在示教室,任敏在旁指導并監督。 在看不見的地方,會有很多雙眼睛盯著自己。 一部分人對自己有期待,還有一部分人希望看自己的笑話。 與許多外科醫生不一樣,趙原在做手術時不喜歡說話。 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手術之中。 因此,他的手術會讓人覺得有些緊張,甚至壓力。 不過,白小護覺得和趙原在一起做手術很安逸。 跟著趙原已經做了多臺手術,他的實力如何,白小護是最有話語權的。 趙原是合格的團隊“大腦”。 他可以很好地掌控節奏,讓整個手術團隊跟得上他的步伐。 他雖然年輕,但嚴謹的態度,讓人覺得踏實。 她也喜歡大家安安靜靜,遵守秩序的樣子。 趙原是一個有輕微強迫癥的人。 大部分醫生尤其是急診外科的醫生,將搶救視作唯一任務。 在老醫生們心里,縫合的好壞是很重要的,肢體的完整度要重點研究,但縫線留疤的面積,疤痕的好看,那就完全不用考慮了。 而趙原在切皮的時候就會考慮到要讓最后的縫合盡善盡美。 如果孫良當二助時縫合得不好,他也會騰出時間,給患者重新做縫合。 所以在趙原的影響下,孫良的縫合水平也突飛猛進。 因此白露覺得跟趙原一起工作,不再是機械化的處理傷病,而是在追求一門藝術。 譚嗣衡早就聽說過趙原的大名。 不過,只有親眼所見,才能切身感受到他的天賦。 “趙原是博士生,還是研究生?”譚嗣衡突然問。 謝長天知道譚嗣衡的意思,他想要確定趙原的年齡。 “他即將本科畢業,應該22或者23歲。” 譚嗣衡輕聲感嘆,“竟然這么年輕!” 謝長天打趣道:“怎么?您打算給他提高提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