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難民營里,招來兩百老婦,開始洗衣補衣。 帶喜、周鐵蘭,和秦丑的老婆槐花,做了院長,又挑選了草廟村原來的幾個婦女,做管理人員。 安排好洗衣院的事,葉坤又去軍中匠作坊,召集三十個鐵匠,撥了兩個大院,做專門的打鐵鋪。 然后給出圖紙和方案,讓大家做鐵絲。 鐵匠們沒做過鐵絲,都是一臉懵逼,不知道怎么下手。 葉坤叫來兩個金銀匠,讓他們示意一下,怎么把金銀弄成絲。 金銀匠做金絲銀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掐絲,一種是拉絲。 掐絲,就是把金銀反復加熱捶打,打成紙片一樣,然后剪成細細的長條,再把長條搓圓。 拉絲,就是把金銀捶打成牙簽一樣的長條,從鋼板的小圓孔里面拉出去。 拉一次燒一次,讓金銀保持柔軟。 鋼板的小圓孔,按照尺寸,設置了許多規格,從大到小,就可以讓金銀絲越拉越細。 熟鐵很柔軟,燒紅冷卻以后,可以像金銀一樣拉絲。 唯一的技術難度,就是鋼板圓孔。 因為大鼎國的煉鋼工藝不發達,鋼板硬度不過,只能通過反復燒紅淬火,增加硬度。 葉坤提出了思路,讓鐵匠們用熱油淬火、用不同比例的鹽水淬火,多試驗,制造出最好的抽絲鋼板。 鐵匠們有了思路,和金銀匠一起琢磨,兩三天就把鐵絲弄了出來。 就是產量不高,每天只能生產幾百米的鐵絲,而且都很短,需要接在一起才能投入使用。 這邊的硝石和硫磺提純,葉坤也開始了,找了幾個煉丹師,分別負責。 帶回來的上千斤原煤,葉坤做了土法煉焦爐,開始制作焦炭。 大鼎國煤炭資源豐富,但是這時候,除了煉丹師,還沒有人使用煤炭。 因為未經處理的原煤,很難點燃。 點燃以后,煙氣很大,熏得人受不了。 洗煤、土法煉焦,本來就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葉坤以前參加預備役訓練,在民兵手冊上都學習過,還和戰友們激烈討論過。 為了防止技術外泄,葉坤將煉丹師們分開,一部分放在縣城,一部分放在西屏山,嚴格限制他們外出。 還同時進行了多項試驗制造,讓大家不知道自己究竟選用什么材料。 上官季夫也很給力,每天都派出五百人的車隊,把葉坤需要的東西,糧食、礦石、豬羊、軍械,各種工匠,源源不斷地送過來。 然后,再把葉坤的石灰拉回去。 葉坤嫌麻煩,派出春花玉蓮,去給上官季夫指導酒精生產; 又派出技術人員,指導上官季夫建造石灰窯,自己燒制石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