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次不等楊林上前攙扶,孔秋便主動起身,話鋒一轉。 “老朽還有一事,想要請教小楊先生。” “老先生但說無妨。”楊林點頭。 孔秋捋了捋胡須:“如今有了銀子,百姓倒是有了糧食,可大水還在,不知小先生可有治水之策?” 孔秋目光炯炯望向楊林。 這一次,不僅李玉瑤,就連曲婷、周婉、廖紅英、小九等人,也都聽出,這位老先生話語中考教的意味。“治水啊……” 楊林捏了捏下巴,很想說“這題我會”,不過仍舊是一臉凝重的神色,緩緩開口道:“大禹治水都知道堵不如疏,所以這治水之策,無非就是該堵的堵,該疏的疏。暴雨是天災,我們人能做到的,無論是鑄堤造壩,還是改換河道,不過都是一時的緩兵之計。” “若真正想要徹底解決洪水的問題,唯有制定百年乃至千年大計!一是在大江的上游,造一條巨大的堤壩,挖出水庫,建造一個巨大的蓄洪區!雨季來臨前,便放空蓄洪區內的水;當雨季來臨時,便關閉堤壩,讓大江上游之水,留在蓄洪區內,這樣一來,大江之內水流減少,便能降低或是減少洪水泛濫的程度。” “還有有一條,那就是搬遷!” “其實大江附近很多地方,時常會遭遇洪水,并不適宜生活,只是因為故土難離,那里的百姓不愿意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 “而只要讓這些百姓,徹底搬離容易漲水的地方,那么管他洪水泛濫,也都不會有事了。” 楊林這話說完,周圍人又都是一愣。 楊林的這番回答,再次出乎了孔秋和李玉瑤的預料。 孔秋理想中的答案便是建造堤壩,而李玉瑤意識里的答案則是改造河道。 而楊林的這番回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