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雯雯把昨晚準備好的策劃書給了臺長。 她昨天把她腦中想好的節目結構給整理了出來。 季臺長打開策劃書,看著她寫的節目構架和介紹,眼睛都亮了。 高雯雯給她的節目就是她在后世看到的情感調解節目,在中間插入了冠名的廣告商,然后在節目高潮插播一則他們的廣告。 這個形式的插播如今國內很少見。 “你的意思是找主持人先讓嘉賓講述他們的故事,再由幾名心理學的專家分析開導。最后,讓觀眾自主選擇結局。”季臺長看著策劃,實在是驚訝的:“這種形式不一定受歡迎了。現在的人都那么忙,誰看別人家的瑣事。” 季臺長覺得這個節目很新穎,也是很贊同,可現在國內有電視機的人家不多。能看上電視的都是條件更好一些的,經濟條件好一些的,這種節目沒有檔次。 他們對于觀眾的定位一直都是高端一點的人,他覺得這種節目可能低俗了一些。 高雯雯笑著與他說:“不管是有錢人還是農村人每個人都是喜歡看這類的節目的。” 要是不喜歡,大院和農村怎么會有那么多嬸嬸嬢嬢們說家長。 “我們的生活都是瑣事一點點地堆積的。這種接地氣的故事,尋親,或者夫妻不睦會讓大伙兒更加有興趣。”高雯雯說。 家長里短的故事誰不喜歡。 季臺長笑著點頭:“這個策劃案我拿回去給臺里研究一下。其實不一定是電視上,還能在電臺或者廣播里頭。” 高雯雯說:“我希望電臺和電視能一起。至于投資冠名的費用,等你們商量好了這個節目到底能不能行,我們后續可以再談。” 季臺長點頭。 他對高雯雯說:“果然現在的年輕人更有想法。這種類型的節目從未有人和我提過。” 如今的電視臺很尷尬。 電視機還不普及,聽廣播的人更多一些,電臺的收視率也不算高,節目大多都是抄襲國外的一些有名的節目。 但是外國人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審美喜好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拿過來的節目收視率都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