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元三年,十月。 新宋與金國的談判依舊沒有結束,張孝純秉持的,一直都是密旨上所言,極力拖著金國。 不管對方提出什么條件,這邊都會討價還價很長時間,然后才口頭答應對方。 但答應歸答應,條約肯定是不能簽的,給出的理由,就是還正在一層層往上呈報。 至于南宋那邊,也一直在不斷的向邊界增兵,看樣子也知道,南宋并沒打算慢條斯理的占領新宋,而是想要一舉將新宋踏平! 看著他們龜速一般的增兵方式,有時候把女皇都給急的,恨不能給他們也開一條鐵路,幫他們調兵! 不過這也是實現工業化后的新宋才會這么想,如果放在過去,像南宋這樣調兵備戰的速度,其實已經算是很快了! 然而,就在女皇這邊正翹首期盼,南宋快點打過來的時候。 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 處于西北方的新遼國,竟在這個節骨眼上,派遣舉國之兵力,第二次入侵回鶻! 很顯然,在新遼看來,回鶻所依靠的一直都是新宋。 可如今新宋“腹背受敵”,能不能撐過南宋與金國的夾擊都未可知! 自然也就不需要懼怕了。 即便最后撐過去了,肯定也會元氣大傷,到那時候,新宋自顧不暇,就更別提幫回鶻復仇了! 而反觀回鶻那邊。 此時正值意氣風發的回鶻皇帝,在得知消息之后,竟沒有第一時間將消息傳給新宋,反而直接選擇御駕親征! 想學當年柳塵帶領的銀甲兵一樣,把新遼再次打回金微山以北,好好在回鶻大地上,也揚眉吐氣一把! 但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 就在他調集大軍北上的時候。 南方的吐蕃國騎兵,卻在這時翻越昆侖山長驅直入,通過塔里木,直逼塔里木河畔!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西邊的東喀喇汗國,也在這時向新遼稱臣! 并沿著伊犁河發兵攻入回鶻,直進回鶻國都高昌城附近! 眼見三面受敵,回鶻皇帝不得已,只能帶兵倉惶東進,試圖退向新宋的宣化府,再求助新宋一同反擊。 但沒想到的是,新遼那邊似乎早就預判了這個結果,于是在回鶻兵的必經之地上,進行了伏擊! 這一仗。 打的相當慘烈! 回鶻這邊因為急行軍的關系,導致人困馬乏,無力征戰,是以此戰直接導致回鶻軍差點全軍覆沒,新遼則僅死傷不到兩萬人! 回鶻皇帝,也在此役中身受箭傷,命懸一線!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遼國的戰斗力,也確實是非常強悍的。 即便被金國打敗,但做為曾經的霸主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戰斗力依舊不容小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