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巫宇這么一想,覺得這個還是可行的:只要將箭桿中空,在里面裝上石灰,箭頭做成活塞狀,射中目標后,箭頭受力產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擠壓里面的石灰,致使箭桿破裂,從而讓石灰爆裂而出,達到致盲的目的。 想到這里,他不由得高興了起來,對著煌說道:“行了,別再弄了,這個石灰只要用東西包著,近戰的時候往對方臉上一砸就行了,沒多少技術含量的。你去看下燒炭的窯燒得如何了,我去找下工于,一會我再過來。” 煌聞言,想想,也覺得是這么回事,便起身去看木炭窯燒得怎么樣了。 巫宇找了個容器,裝了些石灰,就往領地而去。 他在經過昨天制陶的地方時,看到那些陶胎已經干了,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看來,燒陶也得進行了。 當然,燒陶只是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沒什么事的話,倒是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 現在的他,做什么事,最先考慮的就是能不能提升戰力。只要與戰力挨邊的,自動靠前,就如煉鐵。 他找到工于的時候,他正在鼓搗著一個東西呢,見到巫宇進來,急忙站立了起來。 巫宇倒沒有注意他在鼓搗什么,見到他就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他聽,讓他如此制作一支箭出來。 工于對于巫宇想出來的這個箭,頓時也來了興趣,當即就動手制作起來。 不一會兒,工于便按照巫宇的想法,制作出來了一支概念箭。 這支箭,箭頭較長,箭桿與箭頭連接部位是中空的,外壁十分的薄,為了讓箭桿能夠被箭頭的反作用力擠壓爆裂,還在中空部分的外壁用刀劃破。 兩人當即就到了洞外進行試驗。 結果是箭桿能夠被擠得破裂,石灰也能夠爆裂出來,但是爆裂的效果不怎么理想,作用面積不夠大。 看到有效果,巫宇便走了,讓工于自己一人在那里改進。 他自然是往后山而去了,他要去研究如何燒陶。 陶器雖然對戰力沒有提升,但它是火與泥的結晶,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結晶,在現代文明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歷史意義呢。 理所當然得給它給燒出來。 等他回到后山的時候,煌已經叫人將一窯的石灰全部搬運到了安全封閉的地方存放。 那些木炭,也燒得非常好。 于是,巫宇就選了一個窯來燒陶。 他讓人將陶胎搬運到了窯室里面。 這下,問題就來了:陶胎下面要不要墊放木柴或者是木炭甚至是煤這些燃料。 他對于燒陶,也就僅限于是泥巴燒制出來的,至于要如何燒,他當然不知道。 但這并不影響,只要知道泥巴能燒出陶器來,就已經足夠了。 一回燒不出來,燒第二回,第二回燒不出來,再來第三次唄,反正他現在最不缺少的就是時間。 最終,經過巫宇再三研究和考量,他沒有在陶胎下面放燃料。他覺得在陶胎下面放燃料直接燒,絕對會將陶胎給燒壞的。 于是,他對窯室進行了一番升級改造。 他將窯室地面改造成了縱橫交錯的格子,將陶胎放在了格子的凸面,在凹面,也就是溝里放置了一些柴火。 不僅如此,他還讓人將窯室用耐火泥敷了一層。 他覺得這樣,能夠讓陶胎烘焙受熱均勻。 封好窯,他便親自點火起來。 那火口的柴火一經點燃,在風箱的鼓吹之下,瞬間就通過火膛,經過火道,直達窯室里面,并將窯室里面火溝里的柴火點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