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大姑像照顧三歲小孩子一樣照顧孫山,急著喊:“山子,快過來吃早飯。”
孫山看到桌子上擺放著炒粉,油條,豆漿,還有豬肝粉腸瘦肉粥。
瞬間高興地說:“大姑,這是大姑丈炒的炒粉?”
孫大姑笑哈哈地說:“你怎么看得出來的?你大姑丈一早就忙活了。還說一定給你做炒粉吃。”
孫山仔細看了看,竟然炒牛河。
驚訝地問:“大姑,哪來的牛肉?”
雖然牛是禁止宰殺,不過好這一口的,總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得到的。
孫大姑笑著說:“一早去買的。你姑父知道你喜歡吃炒牛河,特意給你做的。”
炒牛河是檢驗粵菜館標準的利器。如果炒得一手好牛河,這間粵菜館肯定好吃。
廣式炒牛河
孫山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這種待遇,除了大表哥,客兒外,就到他了。
孫大姑叫孫山趕緊吃早飯,隨后感嘆地說:“也不知道你表哥在重慶好不好?他寫信回來就說好,實際怎樣,誰知道呢?”
大表哥過完年還未等孫山會試就先一步到重慶了。
等孫山會試,殿試,朝考結束,候官的日子,倒是給孫山寫了一封信。
信中一切都說好,至于是不是報喜不報憂。
當然是了。
后來大表嫂,嬌兒,豆仔以及最小的兒子坐官船去重慶陪大表哥了。
大表哥、大表嫂把客兒寄養在何大老太爺家里。
平時在國子監寄宿讀書,休沐就回主枝這邊。
可憐的客兒,成為一名留守兒童。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京城的教育資源比重慶好,大表哥和大表嫂衡量再三,還是讓客人留在京城,過幾年就要回何家村準備童子試了。
孫大姑又擔心地問:“山子,你離開京城時,去看客兒沒?他一個人在書院,行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