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邊走一邊欣賞的金陵的煙火氣。
十狗是土著,世代居住在金陵,同樣世代都是碼頭上的扛夫。
太爺是扛夫,阿爺是扛夫,阿爹是扛夫,阿娘是扛夫的女兒,連大姑小姑也嫁給扛夫。
這跟孫家村差不多,世世代代都是耕田,娶的也是耕田人家的閨女,嫁的也是耕田人家的小子。
孫山能跳出耕田之家,是偶然,也難怪孫家村那么沸騰和激動。
十狗能識字,完全是因為他家目前只有他一個男娃子,其他都是女娃子,所以全家擠一擠,就能供他讀書。
希望他讀書出來能在碼頭謀個小管事,跳出扛夫的命運。
孫山摸了摸十狗的小腦袋,笑著問:“十狗,你給我講一講,金陵人家是怎樣過年的?我是從廣南來的,不知道你們是怎樣過年的。”
十狗好奇地問:“舉人老爺,廣南是在哪里?”
桂哥兒笑著說:“很遠很遠的地方,需要坐船,需要爬山才到呢。十狗,要是有機會,你到廣南,我帶你去玩。”
聽到玩,十狗可高興了,興奮地說:“桂哥,好啊,你帶我去玩,我也想到處玩。不過要等我長大才行,我還要上堂呢。阿爺交了束脩,可貴了,可要在學堂好好讀書呢。”
孫大力拍了拍十狗的小肩膀,鼓勵地說:“十狗,好孩子。你可要好好讀書。我們家的舉人老爺從小就認真讀書,才考上舉人,你要是好好讀書,也一定能成為舉人老爺。”
其實十狗的學堂跟鄭童生的學堂大差不大,都是附近窮苦人家的孩子過來讀,目的也不是為了進科場,而是識幾個字,將來好找工作。
十狗阿爺雖然盼望十狗能成為狀元郎,那也只是盼望,現實哪里敢肖想。
長大能找到一份工,養家糊口就好了。
十狗雖然出生在金陵,但抗風險能力或許比孫家村的小子還不如,農民最起碼還有地,而十狗家,除了祖傳下來的幾間房子,什么也沒有。
他們也必須每天去干活,才能勉強地活下去。
十狗一邊走一邊給孫山介紹沿路的風景,有些說得準,有些說得不準,小嘴巴倒是說得快活。
還給孫山介紹他們一家是怎樣過年的。
蒸饅頭、磨豆腐、炒瓜子花生、做麥芽糖、烀豬頭、祭祖、敬土地、接灶、開市、迎財神、爬城墻等等……林林總總,跟孫家村的大差不差。
或許最大差別就是吃食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菜式口味自然天差地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