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村長和族老也有私心,既然孫山堅持了,那么就按照他說的辦。
正主都肯吃虧,他們這些受益者愉快地接受。
村長又提出一個問:“山子,開學堂,這個恐怕很難。一來稅糧應該不會很多,二來好難找夫子。總不能隨便的一個讀書人就去教學生,起碼要像鄭童生那樣的才合格。”
孫山想了想,就算他捐出半成的稅糧也不會很多,何況找一個夫子實在太難了,如果要求像鄭童生的那樣,更是難上加難。
思考了一下,建議到:“這樣吧,村長阿爺,誰家小子到鄭氏學堂上學,村里發糧食補助。我們孫家村剛起步,步履維艱,沒有那么多余錢,實在辦不起學堂。所以村里的小子要讀書,還是要靠父母出大頭,我們村里給補助,幫忙減輕一下負擔。等我們孫家村積累到一定財產了,再想辦學堂的事。”
孫山又跟村長和族老說他們孫家村現在根基淺,必須一步一步來,不用著急。
何況鄭氏學堂是現成的學堂,學生直接去上學更方便,村里可以有糧食補助,減輕有學子的家庭負擔。
村長點了點頭說:“就按照你說的辦,鄭童生是你的啟蒙夫子,教學肯定是十里八鄉最好的。我們孫家村的小子去那邊上學,是最好的選擇。你在鄭童生的啟蒙下能中舉,其他小子一定能。”
孫山看了看村長對未來憧憬的模樣,不敢說話。
他跟其他小子可不一樣。
在鄭童身下讀書,想成才難于上青天。
不過,一代人不行,那就兩代人,兩代人不行,就三代人。
如果三代人都不行,那是以后的事,孫山那時候可能作古了。
商量好田稅的事,吃了一頓午飯,約定明天一早到縣衙登記,村長和族老就散了。
孫三叔等人一走,立即跳起來,指著孫山的腦袋說:“山子,你快說,你剛才是不是被人下降頭了,怎么提出這樣的建議的。辛辛苦苦考上舉人,就等著田地免稅。山子,你竟然只收半成,這,這是怎么想的。”
孫三叔真想破口大罵,想爆粗口。
但對上讀書人,還是懂得注意形象,才克制內心的沖動罵娘。
孫山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茶,云淡風輕地說:“三叔啊,莫生氣。我就算收兩成稅,也是大房,不是三房,要吃虧也是大房吃虧,三叔,你不用吃虧。”
孫三叔氣得吐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