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師爺領命,并且補充道:“大人,我們報信的人從黃陽縣一直敲鑼打鼓到孫家村,好讓沿途的百姓都知道什么事。這是大喜事,百姓肯定喜聞樂見。” 當然報喜的途中不能說孫山考到最后一名,只說他是黃陽縣的第一個舉人,更是這屆漳州府的唯一上榜的舉人。 同時又要宣傳魏大人的功勞。 必須全方面地讓百姓知道黃陽縣在魏大人的帶領下,比以前進步太多了。 百姓平時感受不到,那是他們愚鈍,借這次的中舉,必須讓百姓感受到魏大人的好,魏大人是個大好官。 如果孫山在,師爺肯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因為孫山是第一個認為魏大人是好官,并且詛咒他一直在黃陽縣當官的“陰險小人”。 只可惜孫山不在,魏大人聽不到孫山的夸贊。 由師爺宣傳,不到一刻鐘,黃陽縣的百姓就知道泰啟三十七年,他們黃陽縣終于迎來了歷史的突破,出現了第一個舉人。 一瞬間整個縣城燃爆,無論是街頭小巷,還是茶館酒館,或者縣學私塾都知道孫山考上了舉人。 而此時報喜的官差團隊敲鑼打鼓,從縣衙出發,沿著大街小巷地一路走一邊吟唱,不一會兒就走出城門,沿著孫家村的路走去。 這條路他們幾年前走過,想不到如今還能重走一次。 有些心思活躍的官差想著會不會明年再走一次。 如果孫舉人進京趕考,中了進士。豈不是他們又要來報喜? 如果那時候,會不會更多的賞錢呢? 報喜的官差團一邊胡思亂想一邊敲敲打打,沿著大村小村地宣傳。 除了說孫家村出了舉人外,更多強調魏大人的功勞。 他們是衙門的人,魏大人的人。 必須突出大老板的業績,至于孫山孫舉人充其量就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