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像這種第一次做主考官的,真得讓人不知所措,也不知道他會出什么題。
至于喜歡的文風,大家都認為穩打穩扎的最適合,楊勛性子就是慢慢吞吞。
何書鏘從何家族學那里收到料,對著孫山說:“山哥,我聽族里說,這個楊大人,做事慢吞吞,不急不緩,一點也不適合做御史。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去做御史的。
我聽族里說,這個楊大人寫奏折用詞也非常平緩,從不說重話,當然也不說浮贊的話。寫文章四平八穩,他的文風是這樣,但喜愛卻不知道。也不知道他喜歡像他一樣的文風,還是喜歡激昂尖銳,華麗辭藻呢?”
孫山說道:“楊大人會不會喜歡樸實無華的文章?”
何書鏘搖了搖頭說:“我也不知道。楊大人不喜歡寫書,也不喜歡寫詩,好似沒什么愛好。”
何書鏘把族學和廣雅書院打聽的消息全告訴孫山等人,只不過收到的消息都是寥寥無幾。
不怪族學和廣雅書院不積極,只因為楊勛的料真的非常少,更主要還是他第一次當主考官,完全不知道他會怎么出題。
何書鏘又說:“廣雅書院的夫子說,楊大人第一次做主考官,加上性子又是比較穩重,所以他出的題目會中規中矩,不會力圖破新。學子答卷的時候,最好不要劍走偏鋒。楊大人或許喜歡這樣的文章,但是嘛,為了求穩妥,肯定不會讓這樣的文章劍拔頭籌,楊大人或許求四方八穩的文章,中規中矩,不會出錯。”
廣雅書院夫子這么說,有幾分道理。沒經驗,就力圖穩妥,太標新立異,要是受歡迎就皆大歡喜,要是遭人質疑,那楊大人周身麻煩。
所以一般避險規則,都是會平平穩穩,少說少做,力求不出差錯。
何書鏘這邊給孫山分享楊大人的料,那邊孫伯民急匆匆地趕來說:“山子,聽說你們的主考官是楊大人?外面的人都傳瘋了,不知道這個楊大人是怎樣的人呢?”
孫伯民留下來陪孫山趕考,自從孫三叔回去后,孫伯民就跑到糖水鋪幫忙。
有時候山貨鋪需要人,他也會跑過去。
孫伯民是塊磚,哪里需要他就往哪里搬。
自從楊大人來了后,何家村也全村議論開來。
要是在孫家村,大家不知道讀書的事,但何家村就不一樣,何家村年年都有要鄉試,會試的學子,自然會掀起一陣熱議。
孫伯民這些日子在糖水鋪做小二,自然也聽到顧客的議論。因為孫山要進場,孫伯民自然會留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