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大人的到來,掀起了一股“周學”熱。 岳麓書院的學子不僅好學,還非常膽大。 周大人一到書院,千方百計地接近他。 看來大家都渴望被周大人看中,想成為他的徒弟。 孫山也亦如此,他跟在周大人身前身后,試圖讓周大人留意他。 只可惜事與愿違,周大人完全無視他,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總是“這位學子,這位學子”這么喊。 孫山可做了自我介紹,周大人轉身就忘記。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得到這個“冷遇”的不僅是孫山,其他學子都一樣。 孫山仔細觀察,除了陳進外,好似周大人誰也喊不出名字。 周大人先講學,后留課業,之后解答課業,再之講學,最后留課業。如此地循環,都是在課堂上完成。 講學的鐘聲響起,周大人準時到,講學的鐘聲響起,周大人準時下堂。 沒有多余的一秒停留在書院,來得準時,走得準時。 下課不積極,腦殼有問題。 周大人的腦殼沒問題,所以他非常準時地下課。 絲毫不給學子任何機會接近,正演繹著"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周大人不僅在岳麓書院如此表現,在長沙府府學也一樣,看來是沒有大小超,公平得很。 孫山從一開始積極地想方設法地接近,最后發現這個法子一點也不行。 不是孫山的問題,是周大人的問題。 孫山發現他真的無心收徒弟。 書院有不少有才學又無師傅的學生,周大人一樣看不上。 有些學子看到在書院堵不住周大人,準備到周宅堵。 結果鎩羽而歸。 周家因為服喪,聲明不做任何交際,周大人從書院回家后,就不再出門了。 學子發現在周家比在書院更難遇到周大人,慢慢地也不再堵門了。 錢鷹揚和朱鵬云也曾經像孫山一樣對周大人“拋媚眼”。 他們的結果跟所有學子一樣,單方面輸出,從未得到反饋。 最后兩人不約而同的放棄了,不再幻想成為周大人的徒弟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