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冷靜下來之后,蘇鏡也才猛然發現,這個業態不多、商業單一、娛樂行業凋敝的都城,實際上,都城里的城民們的消費欲望和水平似乎也并不是很高,消費思維也不是很強烈。 這個世界沒有香奈兒之類的化妝品和包包,女孩子們買著三四十元的胭脂水粉也是甘之如飴。 這個世界沒有龐大的娛樂產業,但清源城的城民們每當夜幕西下的時候,都喜歡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消磨時光。 這個世界沒有電瓶車、汽車、飛機,但清源城的城民們卻喜歡走路作為自己出門遠行的首選。退而求其次,頂多也就是騎馬而已。 冷靜下來分析的結果就是,清源城,乃至整個貧窮的北國的城民們,其實消費意念和習慣都很落后。 這也直接導致了生產力的落后,商業形態自然而然就很萎靡了。 這是一個國家城民們的問題,該從哪里開啟突破口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 蘇鏡知道,雖然自己的腦海里帶著那個世界里的很多商業形態,甚至是暴利賺錢的方法和途徑,但自己的步伐如果太過超前或進行的太過突然的話,勢必會引來相反的效果。 所以,第一個突破口,他必須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蘇鏡想過開銀行,吸引大家來儲蓄,給大家派發利息,然后用集資來的錢放貸賺錢。不過,整個清源城需要大規模用錢的項目和地方幾近于無。 他也想過靠炒地皮和房地產一夜暴富,可是,整個清源城的人口規模也不過100來萬,這點人數跟蘇鏡的那個世界里一個三線城市也比不了,修那么多房子賣給誰呢? 東想西想,想來想去,好像每個項目都可以大干特干,但每個項目好像又都不符合北國、清源城的實際一般。 到底,該選擇哪一點作為突破口呢? 蘇鏡有點惱火!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記者的一篇小文章,忽然引起了蘇鏡的注意。 這個報紙是清源城最大的報紙——《清源日報》。這個名叫柴敬的小記者,寫了一篇紀實文學——《穹頂之下:側看清源城民的“樂而忘憂”》。 蘇鏡快速瀏覽了一眼這篇文章,忽然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喊了一聲“好!”因為,他的突破點,已經找到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