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什么?” 城墻上還在苦口婆心地勸說的崔宰相等人,全都愣住了。 城下的三大衛將軍們,先是一驚,接著暗喜—— 他們一時沖動,帶著兵馬跑來“請命”。 名為“兵諫”,實則就是在逼宮。 將軍們低估了以崔宰相為首的文官們的口舌,也高估了自己對于兵卒的控制。 他們忽略了一點,千牛衛等衛軍,不是西洲軍這樣的邊軍。 邊軍一家老小,都在邊城。 所以,哪怕是謀反這種抄家滅族的事兒,只要領兵的將軍許以重賞,邊軍們也敢跟著干。 衛軍則不然。 千牛衛、金吾衛等南衙十六衛,是天子近衛。 所招募的兵卒,大多都是京城及周圍地區的良家子。 所謂良家子,家世清白,略有薄產。 畢竟在古代,沒房沒地的是流氓。 良家子中還不乏地主、鄉紳的子弟,更有官宦、勛貴家的兒郎。 他們有田有產、拖家帶口,家里人還都在京城及周圍地區。 一人犯了錯,死了也就死了。 若是跟著造反,連累的可就是一大家子。 剛才嘯營,許多兵卒都是一時血氣上頭,這才跟著做了糊涂事。 可來到陽縣,讓城墻上崔宰相等一眾文官好一通勸說、恫嚇,兵卒們都怕了。 不說那些小兵了,就是幾個中郎將,也都在暗暗后悔。 何必呢,他們雖然不似錢舟那般背靠姚家,可也不是貧寒出身。 沒有被逼到絕路,實在沒有必要跟著一起胡鬧啊。 現在好了,被架在了墻上,上不去也下不來。 就在眾人都進退維谷的時候,“救星”來啦。 天知道,在聽到“叛軍打過來”的時候,許多將士都在竊喜—— 這哪里是什么叛軍,分明就是援軍啊。 叛軍來了,皇帝和貴人們都危險了。 他們想要安全,只能依靠他們這些能打仗的將軍。 如此,將士們就不用擔心元安帝以及朝廷會清算他們“兵諫”的罪責。 阿史那雄,好人哪。 城墻下的將士們紛紛抬起了頭,胸脯也挺得得高高的。 他們有了跟皇帝談判的底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