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古代,沒有膠水。 想要粘合東西,就會用糨糊。 方法也簡單,就是在鍋里放上水,再放入面粉或是糯米。 加熱后,不停地攪拌,等淀粉與水充分融合,變成糊狀的物品,就算是熬制成功。 這樣的糨糊,可以貼窗紙,可以做衣服,還可以加上黏土等砌墻。 其效果,并不比化工產(chǎn)品差。 沈婳看到糨糊,會兩眼放光,不只是想到了糨糊原本的功效。 而是聯(lián)想到了它的延展作用——消炎! 是的,有人說,最早的消炎藥是陳芥菜鹵。 事實(shí)上,還有個更早的消炎藥,那就是發(fā)了霉、長了毛的糨糊。 唐代的時候,就有記載,說是有些裁縫被剪刀割傷了手,就會涂一些陳舊糨糊在傷口上。 傷口不會發(fā)炎,也能更好的愈合。 那時的人,只當(dāng)是糨糊把傷口也糊住了,這才起到了止血、消炎的效果。 其實(shí)不然。 真正起作用的是糨糊里的青霉素霉菌。 沈婳來到這個架空的封建王朝,她有精神力,還有空間。 離開前,還搬空了全京城。 似乎,她什么都不缺。 但,在古代,沒有抗生素,得個風(fēng)寒、發(fā)個燒,就能要了人命。 還有諸如霍亂、天花等等的瘟疫。 更為可怕的,現(xiàn)在不是盛世,而是亂世。 前途漫漫,后有叛軍,逃難路上,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 受了傷,發(fā)了炎,或是更要命的爆發(fā)了時疫……沈婳精神力再強(qiáng)大,也抵擋不了病毒啊。 更不用說,她不是一個人,還有王嬤嬤,以及三四十個隨從。 “對!青霉素!” 只要研制出青霉素,就不用再懼怕炎癥,就能減少一多半的死亡幾率。 沈婳越想,眼睛越亮。 紅袖不知道這位新主子要做什么,她趕忙起身行禮,“殿下,奴婢在尚工局,最是喜歡縫縫補(bǔ)補(bǔ)。” 出門在外,風(fēng)餐露宿的,難免會有撕破衣服、磨破鞋子的情況。 她趁著空閑,熬制一些糨糊,也是想未雨綢繆。 “如此甚好!” 沈婳滿意地看著紅袖,十五六歲的小宮女,年歲不大,卻周全、細(xì)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