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婳還真有些心動—— 阿史那曜要去中州,搶奪西洲軍的控制權。 他這一走,固然會留下守軍,可到底群龍無首。 且,沈婳記得姜硯池曾經說過,阿史那曜的大軍里,有兩萬是投降的京郊大營的人馬。 他們本質上是大盛的官兵,當初被元安帝留給沈繼一起駐守京城。 沈繼不想做炮灰,便利索地帶領那些人馬向阿史那曜投降。 這些人,或許對大盛王朝沒有那么的忠心,卻也不是阿史那曜的心腹。 若是暗中運作一番,應該有幾分成功的引誘他們再次“反水”。 京中若是亂了,沈婳的娘子兵就能渾水摸魚。 “……算了!還是不要故意制造戰亂了!” 之前在涇縣,沈婳、姜硯池利用千牛衛的嘯營,引發了一場大混戰。 非常成功地讓元安帝與姚家等來了個狗咬狗。 姚家也終于落得抄家滅族的下場。 沈婳和姜硯池都算是報了仇。 但,權貴們為了權利、恩仇等互相廝殺,真正傷亡的卻是最底層的兵卒,還有附近的無辜百姓。 天下已經夠亂了,沈婳不能再人為地制造混亂。 她會虛中州湊熱鬧,也是因為中州的爭斗,不管她去與不去都不會避免。 她去了,或許還能做些什么。 可京城? 現在還不到“收復”京城的時候,她把京城弄得一團亂,卻又不能好好地善后,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實在不符合沈婳的三觀。 沈婳的這些心里糾結,其他人并沒有看出來。 唯有姜硯池,他本就敏銳,且又一直密切關注沈婳。 關鍵是他太了解她了。 所以,沈婳眼底眸光閃爍的時候,姜硯池就開始觀察、分析。 然后,他得出了結論—— 唉,小公主又心軟了。 京城的“宮變”是不可避免的。 就算沒有人去煽風點火,沈繼與阿史那曜也終究會有一戰。 沈婳想到了那兩萬“降軍”,沈繼作為親自帶領“降軍”的人,自然不會想不到。 沈繼與其說是被姜硯池的“胡說八道”觸發了反抗的心思,還不如說,他早有不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