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沈婳和姜硯池都預料到倉州城會有大亂戰,各方勢力都會齊聚于此。 沈婳的娘子兵,雖然已經有幾百人,但到底人數少,且組建的時間太短。 從將軍薛易、吳庸到魏四郎等普通的兵卒,都還不夠熟悉。 沒有長時間的操練,將軍很難指揮眾兵卒作戰。 而且吧,沈婳的這支娘子兵,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一群老弱病殘。 受了重傷的傷兵,哪怕得到了最好的醫治以及完善的后續照顧,也需要時間康復。 他們現在能夠正常的行軍,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讓他們去打仗? 還是跟訓練有素的官兵,甚至是邊軍,絕對是在讓他們去送死! 沈婳好不容易才攢了這點兒家底,自是舍不得。 再者,倉州的亂戰,他們可不是主角。 沈婳呢,也從未打算謀求什么。 沒有利益的驅逐,沈婳肯定不會犯蠢地攪合進去。 沈婳的計劃就是:他們打他們的,自己就在一旁看著。 有機會撿漏,那就繼續撿。 若是沒有機會,索性就離開。 出了散關,直奔西南。 西南山多水多,完全可以找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作為大本營。 休養生息,招兵買馬,然后再圖謀其他。 計劃得很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總有意外發生。 這不,突厥人提前來了。 還有可能跟自己的娘子兵撞上。 沈婳一想到那些婦孺、那些傷兵,她就有些著急。 “殿下,別急!” 姜硯池見沈婳滿臉擔憂,便輕聲勸道:“還有薛易和吳庸呢。” “尤其是吳庸,最是狡詐!” 論審時度勢,論兵法三十六計,吳庸絕對擅長。 “娘子兵里還有狗子這樣天生的斥候,突厥鐵蹄隔著幾里遠,狗子應該就能聽到。” 聽到了就會上報。 幾里路對于日行兩三百里的鐵騎來說,或許只是一盞茶的功夫。 但,這些時間,已經足以讓吳庸當機立斷,選一個合適的位置隱藏起來。 只要避開鐵騎的鋒芒,娘子兵就不會出事。 即便有傷亡,也能降低到最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