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龍擱淺灘遭蝦戲啊! 高忠良一個奴婢都無比惱怒,就更不用說元安皇帝這個當事人了。 這個王刺史,三年前去京城參加“大考”,元安帝還曾經見過他。 那時的王刺史,要多恭敬有多恭敬,雖然有著世家傲骨,可也是規矩端方的忠臣。 現在呢,他表面謙卑,說出的話,卻那么地不合時宜、不恭不敬! 外甥女兒? 王刺史的外甥女因為是災星,早在十五年前就被元安帝丟進了冷宮。 哪怕沒有明確下旨,元安帝的態度也非常明確。 朝臣們呢,也都“聞弦歌知雅意”。 慢說其他的朝臣了,就連跟小公主有著密切關系的王家,也都裝聾作啞,對小公主不聞不問。 眾人誰都不說,以至于元安帝都忘了還有這么一個女兒。 那日在宮門口,元安帝才會那么的驚愕、意外。 也是因著毫無印象,元安帝才會輕易就聽信了姚貴妃姑侄倆的挑唆,賜死了小公主。 等等! 賜死?! 元安帝和高忠良都想到了這一節,然后主仆兩個齊齊變了臉色。 如果是過去,元安帝還是至尊無上的皇帝,他別說賜死一個掃把星了,就是將京城所有的公主都賜死,也不會有人說半個“不”字。 可—— 元安帝身邊就剩下五六百的衛兵,以崔、姜、王等幾大世家為首的權貴們,正在暗中勾連。 元安帝現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指望,就是散關的三千人馬。 哦,對了,還有倉州的糧餉等。 只要有了兵、有了錢糧,元安帝就還能是個被人敬畏的皇帝。 偏偏元安帝忽略了一點,哦不,是兩點: 其一,倉州的刺史是王家人; 其二,王刺史居然跟鄭啟聯姻,成了兒女親家! 原本,鄭啟這個散關守將是元安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寒門子弟,最該值得信任。 但,經歷了阿史那雄的反叛,以及離京后的風波、兵諫等,元安帝徹底沒有了自信。 他根本不敢確定,鄭啟還能對他這個皇帝忠心耿耿、以命相護。 心里沒有底氣的結果就是,元安帝連帶著跟鄭啟有姻親關系的王刺史都有些忌憚。 尤其是,小公主這件事上,元安帝做得,確實、確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