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凌劍塵在感知到陸靈君的氣息消失了后當即冷哼了一聲,隨后轉頭看了眼皇城后便落了下去。
然而他雖然落了下去,可是長安城的一些大佬,禁軍和各府的高手們卻是被驚的再也睡不著了。
凌劍塵那一劍雖然不是斬向皇城的,可是那一劍的威力卻讓這些人都忍不住驚慌緊張,生怕這老頭子在斬了那一劍后還會出第二劍!
岐州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這些人現在還不知道,但能讓那老頭子這般暴怒,他們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他的那個外孫又出事了!
哎!
混世小魔王果真不是浪得虛名??!此前在長安城他也不過是欺負一些高門權貴,可是現在出了長安城,那可真是龍入大?;[山林,可著勁的撒歡。
如今的大秦內憂外患,不僅朝局亂做一團糟 ,江湖更是紛亂,到處都有著血拼。
而這般亂象,追根溯源的話多多少少的都這位鎮北王有著關系!
大秦第一個世襲罔替的軍侯,又是第一個被加封的異姓王,這般頻頻打破先例,大秦能不亂嗎?
朝會依舊是在卯時。
齊王監國后,為了標榜武德帝日日勤勉,甚至比之更甚!
往常武德帝臨朝,最多不過一兩個時辰就結束了,之后他們便會返回自已的衙門開始了日常的辦公。
而遇到了一些短時間難以抉擇的問題,武德帝也只會將三府六部的堂倌召集到紫御殿,君臣在細細商議。
可是現在,這朝會一開就是半上午,而有時候甚至還會持續一天之久!
如此拖沓不僅耽誤了許多正事,而且還將文武百官熬的苦不堪言,甚至每日都跟個上墳似的,不僅煎熬更是感覺晦氣!
齊王啊,肚子里的學問是有的,可是對于處理政務他比那名聲都已經臭了二皇子都還差的老遠。
而且這位爺現在就跟變了個人一樣,每日上朝都跟打了雞血一樣,不但會提出很多空泛卻沒有實際用處和好處的政策,更是利用自已現在的權利光明正大的安插人手培養勢力。
上到六部各司下到州府衙門,有空缺的他一道手諭就點了個人補上了, 沒有空缺的隨便找個借口就能將在任的官員罷黜甚至是拿下!
而這些被他欽點補位的人,有些是鴻儒名宿當官倒還湊合,畢竟肚子里多多少少還有些真東西。
然而更多的卻只是那些只知道高談闊論的學子或考生!這些人不說此前沒有一點主事從政的經驗,而大多人更是連金榜題名的功名都沒有!
而且這些人在被欽點補位后對上目中無人藐視長官,對下又裝的老氣橫秋一副能工干吏的樣子。然而到了具體事情上他們卻只會上數千年下延萬世的大談特談,不但提不出一點點建設性的意見,更是連屁大的事都干不了。
而最可氣的,就是這一個多月來,竟是有不少這樣的人一步步的走到了朝堂上,走到了勤政殿上!
武德帝在的時候,勤政殿是參政議事處理軍國大事的地方。而現在卻成了這些熱血書生針砭時弊高談闊論揚名升官的舞臺!
每一日,在這勤政殿上都能聽見一些個狗屁不通的家伙大談特談理想和遠大抱負,并且還會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大道理和一些治國良言。
武德帝在停朝后,令楊鴻師掌三府事號令百官權傾朝野。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待放到這些實權衙門也是如此!
張之道是二十多年的宰相,英國公常榮掌都督府亦有六七年之久。大秦承平二十多年之久,朝堂爭權奪利任人唯親,每一個地方都是山頭并立。
楊鴻師雖然名頭響官聲大,可是初掌三府卻少有人會給他面子,然而在短短一個多月后,這三府六部的堂倌大佬竟是全部站在了楊鴻師這邊!
而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齊王的那些騷操作!
起初眾人以為,楊鴻師作為齊王的恩師,理應會輔助齊王治國理政。卻不想這個權臣卻在忍了幾天后,直接當廷回駁呵斥齊王,隨后更是每日都會在朝堂上與齊王大吵特吵!
而面對齊王那種胡亂的用人手段,楊鴻師更是不會放縱,往往是前一日齊王一道手諭欽點任命了一個人,次日楊鴻師就會將此人革職并趕出長安!
而那些被齊王罷黜甚至下獄的人,也是前腳剛進去,后腳就會被楊鴻師撈出來然后再官復原職!
也是因為見到了楊鴻師如此做法,各部司大佬才漸漸認可了他,隨后也站到了他的陣營開始跟著與齊王爭吵。
因為不吵不行??!
你今日不吵,明日手下的干吏就會被替換掉,甚至是自已都有可能被直接罷免乃至被下獄。
如今的朝堂上,齊王一系的人竟是占了小半有余,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此前他們觀望的緣故!
楊鴻師此前雖然極力挽救阻攔,可朝廷畢竟有著章程,他們各部大佬若是冷眼旁觀的話,有些人楊鴻師就是想救都救不下來。
然而齊王卻不一樣,他手持監國大權,是可以直接干預三府六部以及各司的!倘若他們不吵,不將這個權力架空,那日后的朝堂恐怕會徹底沒了他們的立足之地!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齊王任用的那些人著實令他們太過窩火了!且不說如今那些已經站在朝堂上只知道針砭時弊高天闊論的,就是那些如今在他們手下任職任事的人都讓他們恨得牙癢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各部都有筆貼和主簿等負責抄寫備忘文書檔案的。這個差事原本是很簡單的,只需要認真盡責就可以。
然而這幫書生在干了這份差事后,不僅避重就輕與公文上極盡堆積辭藻,更是看到文書檔案的疑惑處就熱血上頭,要么拿著那玩意找上官呵斥詢問,要么就是自以為是的枉顧章程制度重新起草查證,甚至是轉手寫個參奏的折子送到齊王那里。
天可憐見,朝廷的大事小事那么多,有些事情雖然會有不公和差池,但那也都是按章辦事,并無大過。
可是這些事情到了這些書生手里,就刺激的他們正義感爆棚,非得按自已的想法和認知問個子丑寅卯來。
而且這樣的人在遇到上官呵斥的時候,大多不會悔改,反而挺著脖子回斥道:“我乃監國殿下欽點命官,本就有監督你等瀆職濫用之權……”
說完后扭頭就走,第二日他就會帶著齊王的一道手諭,直接就將他的直屬上司給替換掉了。
最早的時候,各部大佬對此事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算是個給這個監國齊王的面子??呻S著這些人越來越大膽,他們終于是有些慌神了,因為這些人憑借著齊王手諭竟是在一個月之內就連越好幾級,漸漸的就直逼他們!
而如今,能站在勤政殿上,與他們爭吵不休的那些就是靠著這樣的法子升上來的!
武德帝停朝一個多月,齊王就監國了一個多月,而他們這些老臣便也在楊鴻師的帶領下與齊王提拔的那些人爭吵了一個多月!
這幫老臣混跡官場幾十年,大多都有些油滑甚至是尸位素餐,平日里所想的也都是爭權奪利。
然而在這一個多月中,他們卻是被那些只知道高談闊論的書生氣的逐漸的找回了初心,開始憂國憂民了!
然而此時的朝堂烏煙瘴氣,他們縱使有心為國為民卻也有心無力,唯獨能在爭吵中竭盡全力保住自已的官帽,情況好的時候能順手護住一些得力的下屬。
各位大佬都是老狐貍了,自是知道齊王這般胡鬧就是為了趁機安插自已的人手掌控朝堂,畢竟武德帝只是叫他監國,卻沒有立他為太子。
所以每次在下朝后,他們都是有些疲憊甚至心灰意冷,不由的就想著明兒個就不吵了,反正左右都是他秦氏一族的天下,亂就亂了唄!
然而待到了第二日,聽著那些書生禍國殃民的言論和餿主意,他們一個個又忍不住氣血上頭,擼起袖子就干了起來。
一個多月的時間,楊鴻師倒是沒費什么勁直接就獲得了各部大佬的擁護支持,成為了徹徹底底能與監國齊王掰手腕的權臣!
然而,他這一個多月所干的盡是些擦屁股的事情,沒有任何大的建樹!若真論功的話,那便是他保住并挽留了許多熟悉政務并真才實干的人!
這些日子,他在朝堂上與秦風吵的面紅耳赤氣喘吁吁,下朝后又馬不停蹄的前去各府,或是勸解那些被秦風強行罷了官的人稍安勿躁,等待時機另行起復。或者是去安撫那些性子直脾氣暴的人莫要辭官離去或者歸隱!
他楊鴻師雖然秉性忠良不善權謀,可這天下大勢他現在卻也看的清!
不說大秦現在內憂外患,就是那新近封的三個異姓王都有著割據自立的心思。一旦將這些能臣干吏放跑被那三王收了,那恐怕三王立馬就能組建一個五臟俱全的小朝廷來。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而這些熟悉政務的能臣干吏也是一樣的,甚至是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文官要比培養一個武將更難!
齊王提拔的那些人,有不少其實也是可造之材,然而沒有經過歷練,他們現在卻也與蠢貨無異!
更何況,那些人在齊王的提拔下如今身居高位禍亂朝堂,日后再想雕琢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朝局不穩,而邊境又戰事不停!楊鴻師雖然日夜殫精竭慮,可總感覺力有不逮!
現在他總算是明白了武德帝此前對他說的那些話是什么意思了!
做忠臣不難,可想要做一個為國為民干實事的忠臣可就太難了。因為想要做到那樣,不僅要有真才實學,更要有如深淵般的城府和謀略,以及殺伐無情的狠辣!
武能成圣,文自然也可以!
楊鴻師飽讀詩書,狀元出身,而到如今更是與廟堂起起伏伏十多年!然而以文成圣他終究是欠缺許多感悟??蛇@些日子,他竟是將自已的許多學問都融會貫通了,竟是觸摸到了那文圣的屏障。
凌劍塵于深夜驚醒,數百丈高空出劍!雖然劍氣飛越數千里,照亮了幾州的夜空,可在長安城尋常人根本沒看到,而沒有修為在身的人也感知不到。
然而,如今有所明悟的楊鴻師卻是感知到了!
他感知到了,卻并沒有驚奇和害怕,反而心頭越發沉甸甸的!
凌劍塵闖宮一劍廢武德帝的時候他也在場,甚至就是因為他的出言調和,這才促使了武德帝和凌劍塵達成了條件,否則那一日武德帝說不好就被凌劍塵一劍斬殺了。
這一個多月來,他成為了大秦首屈一指的權臣,自然也知道了許多他此前并不知道的事情!
然而,知道的越多,他就感覺自已身上的壓力越重!
武德帝借口重傷停朝,實則不過是避禍擺爛罷了!不排除他還有其他的謀劃,但令他掌三府并讓齊王監國,這擺明了就是讓他們背鍋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