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后他再將左腳再向左側(cè)上一步,兩腿伴腰作磨身右轉(zhuǎn),與此同時,將手中之劍置于左側(cè)并上提放在與肩相平之處,眼向右看,這一招能夠絞格上殺,撩掠下殺,或作偏閃向前擊步成舉鼎格之殺招,卻是一招防中有攻的招勢。 兩個人中的其中一人,右腳向前進一步,左腳騰躍而起朝前一跨,與此同時,手中之劍自左向右后方砍下,緊接著左腳后退一步,右腳跟著朝后倒騰躍起,劍再下砍后收回并上揭亮起。 另一人則身腰蹲坐,使之形成坐馬蹲襠大馬步,兩手握劍置于身前胸部,劍尖向右側(cè),眼看左側(cè)方,將左腳向右側(cè)后方退一步,再將右腳復進一步。同時劍向左上方揭起,連環(huán)套進向前剪殺。 常樂后退一步,手中大關(guān)刀向左下方先揭后砍,跟著右臂貼著左手膀彎曲夾起并伴隨身腰一抬,將大關(guān)刀向右上方刺擊,然后再進右腳,將刀由前回收至左側(cè)方,沖刺作中盤擊殺。 他迎面之人先將手中之劍由右上方回收,再將劍鋒向左,并經(jīng)前方平行左抹橫削,右腳在前,左腳置后,形成不丁不弓之跨虎勢。 那另一人若則先邁左步,再躍右腳,手中之劍在胸部正前方絞出二個圓花,身腰則右傾蹲坐,劍尖向左側(cè)平行方向提置,兩手放在身體右側(cè),進步掃殺,左右俱到。 先將右腿彎曲并伴左腿隨后伸挺,以助掀挑之勁更有力地發(fā)揮,再把身腰向右偏斜,刀尖向左,刀柄置右,刀身平胸,將左腳向后作偷步,以腳前掌為重點,邁步前進,而刀尖則自左經(jīng)上并由上向右再轉(zhuǎn)向下,落至兩腿前方或側(cè)方絞花,緊接著刀尖由右下方向左側(cè)上方撩起定勢,搶步坦腹鉆殺,此一招沉,一招重之勢,那兩人要是硬接,便可一招決勝負。 果然那兩人不敢硬接,只得退后,常樂趁勝追擊,兩手肘部彎曲,刀柄靠近左膝,將手中之刀刺向前方偏左,再進右腳,退左腳,左轉(zhuǎn)體,伴隨刀向左旋轉(zhuǎn)劃圈包繞人體,刺殺那兩人的喉頸。 其中一人兩腿夾緊,兩腳一左一右,右腳在前時,腳后跟放在后面的左腳尖前方作貼靠,如此反復跟進,手中之劍在體前伸平,劍鋒分向左右,劍尖向前,伴隨步法做上下抖臂搖劍動作。 另外一人則將劍由前下方,經(jīng)左上方往右下方作順時針方向攪動作一個大圓花,兩腳則隨絞花的同時向左轉(zhuǎn)身,且作左側(cè)抱劍之狀,這招有聲東而擊西之意,可倒步退擊身后,亦可進步跟打前方,卻是個妙招。 看這兩人的樣子,卻是要借此合擊之術(shù),將常樂給活活困死。 第(3/3)頁